我是唐斬,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
这是我的第【365】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昨天偶然翻看了关注多年的公众号“槽边往事”2017年4月5日的文章,作者和菜头在文章中号召所有因为他之前的建议而开通公众号写作的读者来“交作业”,在评论里发声,以此鼓励那些当时尚未开始写作的读者。我忽然心血来潮,想要统计一下在那些评论之中,有多少人一直持续写到了今天。于是说干就干,经过几个小时的整理验证,今天我有了答案。
然后我再次心血来潮,临时决定把统计结果发在他今天的更文评论里。没想到刚发出没几分钟,就得到了本尊的回复,这让我着实开心了一下,毕竟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这里留言——绝大多数时候我跟绝大多数读者一样,习惯了只看不说。
25.4%,这就是最后的答案。在我看过的所有公众号的总体统计数据里,这个数字大约在6%左右,所以他的这个比例真是超乎寻常的高,也由此可见他的读者群中文艺青年的比例究竟有多高。
开心之余,我还得到了另一番结论:对于那些有长期价值的事,做得早真不如做得久。
当时留言的228位作者,一开始肯定没想到自己会被并不算长的时间所淘汰。然而事实如此,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默默筛选了一切,它让该留下的留下,它让该淘汰的淘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我相信人人都曾有过许多半途而废的事情,最终能长期持续下去的事一定寥寥无几。拿我自己来说,许多年里都没成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也好几次在自学吉他的路上折戟沉沙。但我也清楚,所有这些我半途而废的事,也总有人可以从一开始就持续下去,并最终熟练掌握了它,还因此收获了许许多多乐趣。
我也许比他们行动得更早,但那又怎样,仅仅几年之后,我就早早退出了赛道,可是他们还在。就像在写公众号这件事情上,那么多人都退出了,但我还在。
这让我想起了“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10年前他发愿说每天6点要准时在公众号里发一段60秒语音,连续10年,绝不中断。说实话作为用户当时我并没当回事,因为那时国内新公司的平均寿命也才3年多一点。然后就到了2022年12月21日,他的第3652条语音为这个自创的行为艺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并在此过程中,他把公司经营成了可以制定行业规则的领头羊。
虽然市面上关于他本人的非议颇多,但我从这个持续10年的行为上看到了一种难得的做事心法——“长期”和“死磕”。
我还想到了最近因为电视剧《狂飙》爆火的演员张颂文。他24岁才开始决定做演员,随后成了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毕业前三年,他被各个剧组总共拒绝了800多次。因为没钱,总是在傍晚7:30以后才去菜市场论堆买菜,以至于整个市场的商贩几乎全都认识他。最终在坚持23年之后,才因为这一部剧而被大多数观众认识。
一位演员的走红当然具有偶然性,但我想到的是,有几个人可以在之前郁郁不得志的行业里无怨无悔地坚持23年?反正如果是我的话,最多3年恐怕就打退堂鼓了,而且我的理由听上去还不容反驳:没有天赋;没有好机会;我不适合……
我不否认在许多领域的确存在“先发优势”,但也有许多领域的确更看重持续的时间,特别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当时间帮你淘汰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你最终成了行业里屈指可数的熟手老炮儿,那么机遇落在你身上的概率自然就更大些。当前辈和同侪都纷纷出局以后,身为老鸟的你又凭什么不该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呢?“剩者为王”,这是你应得的。
做得早不如做得久,何况真正价值巨大的事,大都值得做很久,很久很久。于是新年我给自己立了一条新规矩:
以后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的时候额外再加上一条,这事值不值得做很久很久,比如至少10年,甚至一辈子?
如果值得,那再接着考虑。毕竟“股神”巴菲特早就说过:
如果一支股票不值得你连续持有10年,那么它就不值得你持有它10分钟。
《如是我闻》
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
——和菜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