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学生叫小五。是班里最低的小男孩,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语文英语加起来刚及格,稍微努力一下数学能上70分。所以,我和几个科任老师总结:其实他不笨,就是太懒,都懒得集中注意力去读书、写字。写出的字像在纸上随意躺着的菜青虫。为了让同组同学善待他,我给他设定了特殊条例:小组评分时,他只加分不扣分。原以为,这样会激励他努力为小组争分。可是,我错了。这看似为他着想,实则“不公平”的条约,使他变得更懒了。懒得早早到校,懒得系红领巾,懒得穿校服,懒得思考发言,懒得上操,懒得写课堂作业,懒得排队放学,懒得打扫卫生,懒得为班级……慢慢的,他在班里没有存在感。
怎样让像小五这样的学困生在班里重新建立存在感呢?
首先,老师要重点关注,增加师生目光、肢体、语言沟通。因为学困生,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听不懂,学不明,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游离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与学生目光交流、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减少做小动作想想开小差的机会。同时,要时不时的走到他们的位子上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给他们以关注,提升他们的自我存在感和学习的信心。
接着,引导普通学生多多帮助学困生。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学困生与班级中的优等生分配在一起。共同参与活动,共同参与学习。例如课间游戏,指定学生跟他们一起玩;课堂讨论,把他们安排到讨论小组中一起说;课后练习,让班中佼佼者帮助他们做......久而久之,在这种互相合作的过程中,班级学生自然就把他们视为集体中的一份子,忽略了他们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对于学困生来说,在这种长久的合作中,他们与同学多了交流、交往的机会,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参与到集体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然后,引导学困生发现自我存在价值。可以创造机会,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也可以多用激励性评价,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哪怕只是细小的一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评价,让其“闪光点闪亮光”。例如会写几个生宇,老师就应评价“XX同学学会写本课的生字了,有进步。”他衣服穿得干净了,老师应评价:“XX同学今天可真干净了,大家应该向他学力.”他上课时听老师讲课,老师应评价:“XX同学学习可认真了,老师员欢这样的孩子。”诸如此类的评价,虽不是越多越好,但也应做及时,以多鼓励表扬为主。
最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坏习惯都是具有反复性的。需要教师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正式他们犯错的反复性。不要设定不平等条约,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是一株小苗,只要精心培育照顾,总会有山花烂漫的时候。我们只需做好该做的,然后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