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人们都想要富贵,但是如果不以正当、符合道义的手法去获得,不能接受。富贵生活也如此,要用符合道义的手段获取。
从后代历史的发展看,新旧朝代的更迭过程中,为了获取统治地位,势力集团都会提出各自符合道义的目标。以后演化到强拉硬扯的拼凑,比如俄国君主当年自称沙皇,也就是凯撒的意思,声称继承东罗马帝国,自己就是罗马第三帝国,并为此和奥斯曼帝国发生十几次恶战,最终一将成名万古枯,生灵涂炭。
刘备图谋霸业,自称是汉“皇叔”,是皇室的亲枝近派。显然也是把自己尽可能往“正统”靠拢。经后世考证,刘备也就是巧合姓刘而已;赵匡胤没有皇室血缘,就上演“陈桥兵变”,称不是自己觊觎领导地位,而是下属们太拥护自己;反倒是隋文帝杨坚并没有刻意为自己寻找合理的“道”而是实实在在的治理天下。总之,历代帝王开国之初,不同程度的为自己的合理性寻找充足的证据。宋朝几任皇帝统治期间甚至全国“祥瑞”频出。“祥瑞”等于是上天降下的吉祥征兆,《水浒传》里排座次就是这种“人工制造”。
“不以其道得之”,这个“道”在孔子看来就是正当的道义,他所在的那个年代还是有很大局限性,崩乐坏已久,为了利益大家都开始不守规矩。孔子强调的“道”当然是周朝流传下来的“道”。
经上千年的演化,“道”的核心基本没有变,但“道”外在的表现形式已被统治者们塑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论语》还是《论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解读者们会依据时代的需要,把这部典籍塑造成时代需要的样子。典籍之所以流传千古,也正验证其可塑性强的特点。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同的人在《论语》中都能挖掘出适合自己发挥的空间。面对可辣可酸,可甜可咸的大白菜哪个厨师不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