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716晨读感悟【为什么大作家自杀的比率高?】

0716晨读感悟【为什么大作家自杀的比率高?】

作者: 牧明不是木牧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02:48 被阅读0次

    我们生在一个十倍速爆炸成长的时代。

    根据估计,《纽约时报》一周所包含的资讯量比十八世纪一个人一生可能接触到的资讯量还要多。

    现在全世界新产生的数据量每年增加40%,每两年数据翻一番。2012年、2013年产生数据量总和是人类有历史以来到2011年产生数据量的总和,两年的数据量等于一万年的总和,这个数据规模为1.8ZB。

    新的科技知识大约每两年就会成长一倍。对正要就读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前两年所学的知识,在三年级就全部过时了。

    『信息超载』

    我们用快节奏的方式来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

    生怕哪一个技能没有学会就落后于人;哪本书里的观点别人信手拈来,自己却一无所知;哪个大咖的线下分享会自己没有来得及参加。

    一天恨不得学习25个小时在各方面提高自己,但是却没有看到效果。

    拿读书来讲,为什么我们会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

    最直接的原因:读书的方法太原始。

    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记下有启发的句子。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这样看书的问题在于,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有问题,记不住书里的字句。最可怕的是连书里说了什么也记不得!连自己读了什么都记不得,还能内化成能力?

    那么记不住的原因是什么呢?

    阅读+划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但理解和记忆孤立的信息,并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比如,你要记住B6这个信息,想象一位大胸(像B)、有6块腹肌的美女~

    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消极过滤』

    我认为,消极过滤就是心理学中的习惯性防卫。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尊严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有什么用呢?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其实,有习惯性防卫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那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那么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

    答案:

    绿灯思维

    我们先来看看与之相对应的红灯思维:

    一听到不同意见,就说,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我时间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听?去去去,别拿书本上的东西说教,不接地气。

    而绿灯思维第一反应就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要真正做到绿灯思维却不容易,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那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在一起。比如有人觉得我的策划书写的很烂,我的第一反应是,胡说!你的才烂!而不是思考我的策划烂在哪里。

    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题外话:

    关于习惯性防卫的另一种解读:

    我前面以为

    大作家自杀是因为承受不了精神奴役的创伤和世界观的崩塌。

    而现在认为

    本质是习惯性防卫的瓦解,让他退无可退,一无可去的去处。

    虽然感觉还是挺像的,但是觉得后者层次高一点。

    一个教授的理解:

    作家自杀是因为他们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死亡只是另一个非世俗的世界,仅仅是一种个人选择,或者生命的彼岸。

    Ps作者有话要说

    从明天开始在零点之前交作业。 你猜我能不能做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16晨读感悟【为什么大作家自杀的比率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tf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