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似乎都有争论的爱好。
古往今来,上至封侯拜相的显贵,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都难免会陷入各种争论之中。
在两千年前的魏晋时期,文人嗜好清谈,专门争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高深问题。
在争论中,显出自己的本事,伸张自己的价值,争取自己的利益。有的争的是争一个理,有的争的是一口气,也有的纯属是浪费时间。
最近我们公司为了提升业绩,把全部公司的人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业绩大PK。签单或邀约客户进店都有加分,最后积分高者生出。公司原意是想促进大家的良性竞争,结果演变成了恶性竞争。A组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接待一组新客户,他们部门但是是B组的老员工就主动去帮忙谈,结果一来二去就谈成了。恰巧这两个人又都在不同的PK组,老员工就去跟新员工要这个单子,因为签单个数是最重要的积分项目,A组就不同意,双方争抢,甚至进行语言攻击。
A组“凭什么给她,她这个人就喜欢什么都争什么都抢的,给谁都不能给她”
B组“客户是我辛辛苦苦谈的,凭什么不能要”
公司“一个老员工帮助新员工,还要要这要那的,公司价值观哪里去了!”
牵扯其中的两个组的组长,两个部门的主管都争论不休。我作为旁观者,经过与双方的沟通,才发现,双方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来争论问题,情绪一上来,话赶话赶到那,争到最后其实就是争口气,甚至事情是什么不重要,重要事的人的态度,你态度不好,我就态度不好,你不讲道理,我就不讲道理,你耍赖,我就耍赖,于是矛盾越来越大,事情愈演愈烈!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出。
诸葛亮带兵出祁山,两军对垒。七十多岁的王朗夸下海口,要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诸葛亮心服口服来降,再不济也要他乖乖退兵。
两军阵前,王朗对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天下大势,摆明曹魏必定夺得天下的事实,劝说诸葛亮识时务者为俊杰,弃暗投明。
言下之意:“诸葛亮,你这么聪明的一个老头儿,自然该懂得何去何从吧”。
有道理吗?
太有道理了。后来的历史发展就能证明,没有比这更有道理的了。
但是诸葛亮偏偏不接这个茬儿。
诸葛亮先是指明王朗端着刘家的碗,却要砸刘家的锅,这太无耻了。既然对面是个无耻之徒,自然不用顾及斯文,接下来就猪狗牛羊一通乱骂。将个年逾古稀的王朗气得口吐鲜血,撞下马来,死了。
王朗说的是利益抉择;诸葛亮说的是道德审判。
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争论,争也就争了,偏偏王朗还气量狭小,血压偏高,年纪偏大,呜呼哀哉,赔了自己一条老命。
争论,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分出个输赢,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然而,两个认知层面不同,价值取向迥异的人争论,无非是各执一词,就如鸡同鸭讲,连对错都没办法分出来,哪里还有什么输赢评判。
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争论,一开始争论的时候就输了。
公明仪恼怒牛不会欣赏自己弹琴,觉得这个畜生蠢;如果牛会说话,谁能保证它不会也骂公明仪蠢呢?
很多时候,我们忙于要和别人争论,是因为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如果争论只是对牛弹琴,那在别人的眼里你只会变得更蠢。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两夫妻,老婆发牢骚说老公不爱自己了。
“我明天不吃饭,去把你们的经理打一顿。”
“你为什么要打我们经理?”
“你果然不爱我了。都不关心我为什么不吃饭,只关心你们经理。”
“……”
争论,遇到一个讲道理的人,尚有争论的余地。遇到一个不讲道理的人,还费那个劲干嘛?
聪明的人从来不做无谓的争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