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朋友圈疯狂刷屏的混沌大学促销活动中,一直克制着没有去下单,事后难免有些纠结,想思考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犹豫中的反思来的有些迟,也算是对一直以来的所谓优惠促销做个思考。
1、占便宜的错觉
对于混沌的这次活动,听起来确实优惠力度不小,一年价值买两年,自己扩散还能赚学费,对于转化率高的人而言,不仅是免费学习,还能通过转换进行赚钱,看上去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而且混沌大学不管从学员质量到内容质量,确实也可圈可点,面对高质量的混沌学员,好像很难说出智商税或者囤积癖之类的话,也是这次一直纠结的原因。
商家促销从一年两三次到常态化,貌似的占便宜也越来越多。然而便宜带来的好处真正享受到的还是少数。促销购买的产品更多也成了闲置品,优惠越多,囤积越多,表面的拥有怎么了抵销不了内在的焦虑。
2、付费的迷思
商品化大营销时代,付费就是占便宜的口号早就被喊的烂大街。诚然,付费不只是降低了时间成本,也提升了我们享受的服务品质,让我们能够更专注的享受产品本身而不是聚焦于比价。在付费的同时,理性化消费热度也越来越高,促销就在表面上来了最实惠,最理性的选择。
无论是从购物网站上满XX元免邮还是朋友圈集赞免费享用,本质上都以另一种价值替代了付费,有时候这种溢价早就盖过了产品的本身。从营销手段上而言,扩散是商家发展的根本,更多人关注远越过存量的用户付费。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优惠更多是一种负累。
3、优惠的必要性
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个需要促销才选择的产品,也意味着你的必须程度不是很高。如果你急需要用它,那么即使没有优惠自然也会购买。优惠让原本非必需的产品在价格的掩盖下转换成一次冲动性消费。
在科研领域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则叫奥卡姆剃刀。听着拗口但内容却很简单“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对于消费也是一样,不必要的,就不要为之付费。太多时候我们都打着以后可能会用到,或者是报着买到就是赚到的心态以为捡大便宜。然而非必要产品带来的结果就是要么用不上,要么精力不足跟不上,占便宜也就成了吃大亏。在促销的前提下,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衡量我们是否有投入它的必要!
对于之前提到的混沌大学,确实在最近几年很多人在提,它的课程也确实很不错,高管学员,业界精英的讲师为之增色不少。但就我个人而言,日常工作之余,其他学习内容也占据时间,为之专门挤出时间来学习也许可以,但效果可想而知。在未做好准备,只为省钱的角度思考购买,更多的是对这个产品的亵渎。
尊重知识,理性消费。尽管从认知层面出发,我们的每次决定都是非理性的冲动决定。但多一点时间来思考,也许就能让这个冲动对自己更为有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