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06-2
黄帝干的三件大事
司马迁说黄帝这个人“生而神灵”,长大很聪明,这只是对于黄帝这个人基本素质的描写,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和我们普通人都一样,只是他更聪明一点,仅此而已。
接下来《史记》介绍了黄帝当时面临的部族社会的情况,是相当紊乱的。
首先,黄帝处在一个能够维持社会安定秩序的主导部落——神农氏衰败的时候。
当时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神农氏掌控不了,这是一个烂摊子。
于是,地方上一些特别强悍的部落就胡作非为。
比如蚩尤这个部落,到处欺凌周边,神农氏没有办法。
同时,还有炎黄的部落,也想欺负周边的诸侯。
黄帝这个部落面对的情况是:内部失去权利的控制,外部有强大的诸侯作乱,内外交困。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帝团结自己的本部落练武,充实内功,带领这个部落发动了几次重大的战役:
一个是阪泉之战(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
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战胜了炎帝;
此外还发动了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打败了蚩尤。
他打败了内外的敌人,受到部落以及周边诸侯的拥戴,完成了权力的转换。
黄帝这个部落取代了炎帝,成为当时大家推举的领袖。
这是黄帝的第一个功绩:团结了本部族,安定了内部。
之前的这些部落首长,不管是盘古、炎帝或神农氏,他所据有的地盘都很小,几乎是一些地方性的部落长。
但是黄帝开辟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把他走的行迹画出来,就相当于整个中国的中心部位,从海边一直到崆峒山,从北边的草原一直到南边的湘江,一个巨大的国家就此出现。
对内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权力中心;对外他平定了这些叛乱的诸侯国,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统一的国家。
这是黄帝做的第二件事情。
黄帝做的第三件事情是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官职。
黄帝作为一个始祖,他不但是一个民族的始祖,还是中国国家诞生的奠基人。
黄帝所处的年代大致距今4300年到4500年。
在人类的历史中,这个时代又正好是国家形成的年代。
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中国的考古发现了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在这些文化中,已经建筑起相当规模的城。
有了城,就说明它有一个中心地,并以城为中心辐射出去形成一个国家。
一个国家早期的形成,应该具有几个大的要素:
第一,要有城;第二,要有文字;第三,要出现金属文明。
在黄帝这个时期,这几个要素全部具备。
我们具体展开来解释:
第一,在考古上我们看到了城;
第二,我们在考古上面也发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字,比商还早,夏之前的甲骨文字已经出现了,这是得到考古证明的;
第三,这个时期青铜已经进入中国,人民开始使用铜的工具。有了这些条件,一个国家就此形成。
所以司马迁选择描写的黄帝时代,恰好和整个历史上的国家起源完全吻合。
我们不得不佩服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历史高度和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