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的艺术 1

爱的艺术 1

作者: 家有小兔叫朵朵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20:09 被阅读0次

    为啥听过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不怪道理怪我们自己。

    王阳明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那些道理,你以为你知道了,其实只是听过而已,不理解,也不相信,更不会按道理去做。

    爱这个事也是这样。尽管听了很多道理,看了很多书,大部分人对于爱还是会有三种很典型的误解:

    弗洛姆总结说,第一种典型的误解是,大家把爱看成一个如何被爱,而不是如何去爱的问题。

    所以,绝大部分人都在努力地争取别人的爱,而不是努力地去爱别人。很多特别渴望被爱的女孩子就去整容、贷款买名牌包,甚至去上所谓的女德班。男孩子就是想方设法挣钱,提升自己的地位。

    第二种误解是,大家认为爱最多是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

    就是我现在没有拥有爱情,不是因为我欠缺爱的能力,是因为人海茫茫,真命天子还没有出现。我现在婚姻不幸,完全是因为遇人不淑,离婚就好了。

    最后,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误解:爱就是坠入情网。

    人们认为这种经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啥好学好争取的。这其实是混淆了“爱”和“爱上”。坠入情网,仅仅是爱的第一个阶段。如果你把爱等同于坠入情网,那么这样的爱注定是短暂的,也是必然消逝的。 

    对于爱,如果你也持以上几种观点,那你给自己的定位可能就是一个被动者了。弗洛姆告诉我们,爱其实是一个特别积极的行为。

    如果你遵循爱的本意,在婚姻爱情中,把自己定位成主动者,不仅能把道理落到实处,时刻掌控局面,还能在爱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各位,你们知道什么叫积极的行为吗?

    你觉得一个人因为想多挣钱,所以连天加夜地工作是不是积极的行为?不是,这时他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其实是一种消极性。他是受钱的驱使而工作,本质上他是一个受苦的人。

    爱情之所以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就在于它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很多人把“给”理解为做出牺牲,这是不对的。只有性格还停留在接受、利用或者贪婪阶段的人才这么看。

    有创造性的人会认识到“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人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富足和活力。

    这就解释了一个现象,就是如果你有过不止一段恋爱经验,你会对自己率先主动爱上的那个人印象更深,即使Ta不是条件最优秀的,也不是对你最好的。因为你在那段恋爱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那么,“给”什么呢?一个人能给别人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比如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通过“给”,他丰富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的生命感。

    就比如我现在给大家讲书,我把自己理解的知识给到大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一定是最大的。我发现我原来掌握了知识,也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个不错的人。

    这样我就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如果我看了一本书,藏着掖着不讲给别人听,我永远也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这种潜能。

    除了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丰富自己的潜能,你在爱别人时,大概率也会得到对方反馈给你的爱。

    因为虽然你做这一切的动机,都不是为了回报。但在真正给予对方爱的过程中,对方的潜能会因为你的活力而激发,自然而然反射回来,你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

    所以,真正的给予会自然而然地让接受的一方也成为贡献者。爱会凭空创造出某些东西,双方都会因为这种创造而欣慰、幸福。

    在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经典《十诫》系列电影之二的《情诫》中,男主喜欢街对面的女主,每天用望远镜偷偷看她,创造各种机会认识她,当男主和女主终于相见并坦白这件事后,女主问他:“说,到底你为什么监视我?”。

    男主说:“因为我爱你”。

    女主追问:“你想吻我?”“你想和我做爱?”“你想和我一起去湖区旅游?”男主却说:“我什么也不要。”

    在女主看来,爱就是一种交换,你给我爱,肯定也想从我这里拿走点什么。可当男主因为她的羞辱而真正从这段关系中退却后,她心中的爱却被唤醒。在电影的后半段,她和男主调换了角色,换成了她支起望远镜守望男主了。

    电影的逻辑来自生活,在爱的过程中,如果你给对方的是真正的爱,即使你们没有成为情侣,对方也会有正向的反馈。

    除了给予之外,爱的主动性也体现在:爱常常包含以下四大共同要素,分别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第一种要素是所有的爱都蕴含的关心。关心是一种需要付诸行动的品质。就像电影《小偷家族》中,养母信代抱着被亲生父母虐待的由里说的:“如果有人嘴上说爱你,但打你,那他一定在说谎。爱你就会像我这样紧紧抱住你”。

    爱的第二个要素是责任感。我们一听责任感就感觉:哇,好沉重啊!因为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责任是外部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东西。但它的真正意义是:我自愿地对另一个人的需求做出反应,不管对方有没有表达出来。

    但是,如果没有第三个要素尊重,责任就有可能变成支配和占有。各位知道尊重的意思是什么吗?尊重表示的是发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认识他的独特个性。爱一个人就要顺应他自身的成长规律和意愿,而不是服务自己。

    这里我们来看一种情形,如果一个男孩愿意把一个女孩宠成小孩子,什么都不要她做,不要她工作,也不要她做家务,论文替她写,麻烦替她解决,恨不得她上厕所都抱着,你觉得男孩真的爱女孩、尊重女孩吗?答案是否定的。

    你说哪个女孩不愿意被宠着呀,宠她不就是顺应她的意愿吗?这里就牵涉到什么才是人自身成长的规律和意愿。

    网上流行一个吐槽神句说:“上班就是为了赚钱,不要跟我谈什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但是真正的调研数据表明,上班时候产生的幸福感,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心流的概率远远高于休闲玩乐时。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不是不想上班,你只是不想被生活逼着上班。

    事实上,人最大的意愿就是拥有创造性。一个没有创造性的人,不管表面上过得多舒适,内心都是无力、空虚而且焦虑的,不信你问问那些打了一天游戏的人。

    所以,爱女孩子并不是把她宠成废人,爱男生也不是支持他一直打游戏。

    爱的第四个要素,是了解。了解有很多层次,爱需要的是超越表面,直达本质的了解。听着要求很高,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能超越对自己的关注,按照对方的本来面目去发现他。

    弗洛姆告诉我们,想要和另一个人结合在一起的动力,会催生了解秘密的欲望。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爱对方,就会自然而然地想了解对方。某种意义上,爱就是对他人的主动洞察力。

    以上就是弗洛姆对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的回答。我们一起回顾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首先,人们通常存在三种爱的误解:把爱误以为是被爱的问题、是对象的问题、是坠入情网的问题。这些误解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把自己定位为被动者,但事实上,爱是一门积极性的艺术,是一种给予的能力。

    除了积极性之外,爱通常还包含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这四个元素。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一种激发人勃勃生机的力量。它是主动“站进去”而不是被动“沉迷于”的活动。它是给予,而不是接纳。

    大家在听完这一部分之后,可能会想:真正的爱要求这么高,听着那么难以企及,我们干嘛要死要活地非得爱啊!可事实上人们对爱情总是一边嫌弃,一边苦苦追求。这是为什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艺术 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ya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