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睦州道明
一、道明生平
睦州道明禅师是黄檗希运门下除了临济义玄外最为优秀的学生。其禅宗功夫犀利峻险且不循轨辙,常常令那些前来和他交流切磋之江湖人士倾慕不已。不但如此,道明禅师在早年指点过临济宗的祖师义玄禅师,也在晚年接引过云门宗的祖师文偃禅师,所以道明禅师在江湖中之声望那是非常高的。
道明禅师在俗世生活了九十八年,且在江湖中声誉卓著,自然很多的禅宗典籍都详细记载了他的诸多事迹。
不过,在道明禅师的生卒年上,众多禅宗典籍上的记录,却有一些不足和谬误之处。
首先《祖堂集》、《景德传灯录》、《联灯会要》等早期的禅宗典籍根本就不言及道明禅师的生卒年。后来的《五灯会元》也不言及,但是提及道明禅师享年九十八岁,僧腊七十六年。所以晚于《五灯会元》之书大多遵循此记录。
最早详细记载道明禅师生卒年的禅宗典籍是南宋之《释氏通鉴》,其记录道明禅师圆寂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享年九十八岁,僧腊七十六年。如此,则道明禅师生于公元780年。
后来元朝期间的《释氏稽古略》也完全照搬《释氏通鉴》之记载。
不过,《释氏通鉴》看似记载详细的道明禅师之生卒年,却经不起别的更为确凿的资料之考证的。
道明禅师接引云门文偃,这在众多的禅宗典籍中都有相关之记载,已经是件江湖铁案了。如果依照《释氏通鉴》之记载,道明禅师圆寂于公元877年,那么这一年的云门文偃才十三岁。既如此,此时的云门文偃又如何行脚参访道明禅师?道明禅师又如何接引云门文偃呢?
所以,依据已有定论的云门文偃之相关资料记载,再参考云门文偃的师父雪峰义存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推算出道明禅师比较准确的生卒年为公元792年至公元895年。
道明禅师,公元792年出生于睦州(睦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建德市),俗家姓陈。
道明禅师在刚出生的时候,天上祥云密布,屋里红光满室,而且十天以后才散去,所有的人看到这些异象后都感到非常的惊讶。
不但如此,道明禅师的长相也是非常奇特与众迥异的。
史书记载道明禅师目有重瞳,面列七星。目有重瞳,就是说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面列七星,就是说一个人的脸上有七颗痣,这七颗痣之排列和天上的北斗七星之排列一致。这种奇特的相貌,在相术者看来,那是极为尊贵之相啊。
道明禅师小时候一个人跑到本地的开元寺去拜佛,不过,当道明禅师看到寺院的那些僧人时,感觉这些僧人就好像自己很久以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一般,道明禅师觉得非常的奇怪。
回到家后,道明禅师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父母。既然寺院里的那些僧人都是自己的故知,看来自己和佛法僧那是有缘的了。于是,道明禅师接着便向父母请求出家。道明禅师的父母也没和他争论,立即就同意了道明禅师的请求。
就这样,小小的道明禅师就来到了本地的开元寺出家为僧。
道明禅师在开元寺期间,不但非常严格的遵守佛家戒律,而且还非常认真刻苦的学习佛法,从而对于佛家之经律论三藏都是非常精通。到了二十二岁的时候,道明禅师在寺中受了具足戒,从而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
当时僧人行走江湖已经是一个常例了,所以道明禅师也不例外,他也背起包袱加入了行走江湖的大军中。
道明禅师在江湖中一路参访,后来来到了江西宜春市宜丰县黄檗山参访希运禅师。
在希运禅师的黄檗寺学习期间,道明禅师不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并且担任了寺院仅次于主持的首座一职。此时的道明禅师,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既精通教下之学,更深得宗下之旨的高手了。
正是因为道明禅师是个宗教皆通之高手,所以他才能指导他的师弟临济义玄去参学。而这,让他不论是在黄檗寺还是在江湖中,都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经过多年刻苦的学习,道明禅师终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从希运禅师手中接过了黄檗寺佛学院的毕业证书。
道明禅师从黄檗寺毕业后,最初来到了江西高安市米山居住。没多久,道明禅师接受信众的邀请,回到了老家睦州主持这里的观音院。
道明禅师在观音院讲经说法,很受当地信众的欢迎,寺院里常住僧众有百多人,这个成绩在当时的江湖中也算是中等水平了。
后来,因为母亲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道明禅师便离开观音院来到同属睦州的开元寺居住。
在开元寺里,道明禅师除了和江湖中人切磋交流外,空闲时间都在忙着编织蒲鞋,然后拿出去贩卖,换得一点点钱财来供养自己的老母亲。所以,当时江湖中人都称道明禅师为陈蒲鞋。
道明禅师和江湖中人切磋勘辩,不论来者是谁,道明禅师都是随问随答应对自如。而且道明禅师佛法高深,禅机峻险,常常令前来交流切磋之人难以招架应对。不过,越是如此,道明禅师就越受到江湖中人的敬服,所以江湖中人都尊称道明禅师为陈尊宿。
公元875年至884年,大唐境内发生了惊动天下的黄巢起义。
黄巢带领部队攻城略地,不仅烧杀抢掠甚至以人为食,那是令天下闻风丧胆啊。
大约在公元880年,黄巢带兵攻打浙江多地,消息传来,江浙一带之人都是大惊失色,惶惶不可终日的。
这一天,黄巢带领部队进入了睦州地界,自然,睦州城里的官兵和老百姓,一个个都是惊慌失措的。
为了阻止黄巢部队进城,避免睦州百姓被黄巢部队抢掠屠杀,道明禅师特意编织了一只大大的蒲鞋,然后把它挂在睦州的城门上。
黄巢带领着部队来到睦州城下,守军没看到几个,倒是城门上挂着的那只特大号蒲鞋非常的醒目。
黄巢觉得非常奇怪,于是马上派出人马,让他们把那只蒲鞋取下来扔到一边。
可是这些人来到城门下,一个个拼尽了全力,却无法搬动这只蒲鞋。
包括黄巢在内的所有人一个个都惊异不已,看来,这里面应该隐藏着什么玄机才是啊。
黄巢惊叹着对身边人道:“看来,睦州城里一定有大圣人在啊。”
既然自己连只蒲鞋都无法拿下来,那还攻什么城打什么仗呢。于是黄巢马上命令部队离开此地,转而攻打别处去了。
睦州一城,自然就因为道明禅师的缘故而得以避免被黄巢部队烧杀抢掠。
大约在公元889年左右,当时还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文偃禅师来到睦州参访道明禅师,在道明禅师的火辣钳锤之下,文偃禅师得以窥见禅宗大意。
不过,经过两三年的教导后,道明禅师觉得文偃禅师实在是个举世罕见之奇才。而此时的道明禅师已是九十多岁之人了,时间和精力都不足以让他继续指导文偃禅师了。于是道明禅师马上指点文偃禅师去参访当时名震江湖的雪峰义存禅师。
文偃禅师来到义存禅师门下,自然很快的就获得了毕业证书毕业了。后来文偃禅师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且创立了禅宗五家之一的云门宗,从而威震江湖。而文偃禅师能有如此作为,和道明禅师的教导和指点,那是有很大之关系的。
公元892年,道明禅师在睦州开元寺端坐圆寂,享年九十八岁。
这一天,道明禅师在寺院里见到一个僧人,于是上前对他道:“见成公案,放汝三十棒。”
这个僧人道:“某甲如是。”
道明禅师马上逼问道:“三门头金刚为甚么举拳?”
这个僧人也马上回答道:“金刚尚乃如是。”
这个僧人话音刚落,道明禅师上前抓住他就打。
见成公案者,现成公案也。现成公案,比喻一切佛法无需思索,不假造作,本自现成。一有分别思维,即落第二头。
不过,既是现成公案,你干嘛要饶对方三十棒呢?既是现成公案,当你如此说时,已不是现成公案了啊,已经是多此一举了啊。
当然,这只是道明禅师抛出的诱饵而已,而这个僧人不辨来由果然上钩了。他没能当机截断道明禅师之思维,却还在用自己的那点学识或者意识来和道明禅师争辩,自然,就免不了挨道明禅师一顿恶打了。
道明禅师之“现成公案”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在江湖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但现成公案作为一个固定的成语流传下去且被后人频频引用,而且很多的禅师都对此公案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评唱。
北宋云峰文悦禅师于道明禅师说放汝三十棒处评唱道:“作贼人心虚。”
明末清初的位中净符禅师评唱道:“这僧硬作主宰,尊宿有放无收,俱难为明眼。我若作睦州,待道金刚尚乃如是。便起身云老僧今日不奈你何,竟归方丈。”
北宋蒋山赞元禅师作偈评唱道:
见成公案未除瑕,放过方能脱锁枷。
四海澄清人富庶,更来石上种油麻。
南宋无际了派禅师作偈评唱道:
见成公案没商量,不动丝毫便厮当。
三十乌藤聊放过,可怜雪上更加霜。
虽然众多的禅师对此公案作出过很多精彩的评唱,但是红尘洗梦依然不揣冒昧,在此献上自己的评唱贻笑于大方。
当道明禅师道:“见成公案,放汝三十棒。”时,红尘洗梦即曰:“头上安头。”
这一天,有一个僧人前来拜访道明禅师。两人见面后,这个僧人道:“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
这个僧人能如此发问,看来对于自己的禅宗功夫那是相当自负的了。
不过,这种境界在高明禅师眼里,犹不是极致。一则禅人不能在任何境界中停驻留恋,二则更需知有向上时节始得。
所以道明禅师开示道:“昨日有人如此发问,已经被我打出寺院去了。”
这个僧人继续在草窠里打滚道:“和尚恐某甲不实哪?”
道明禅师毫不客气的道:“拄杖不在,苕帚柄聊与三十。”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末期的大随元静禅师评唱道:“衲僧家高揖释迦不拜弥勒,也不为分外。却须是本分钳锤,方知其真伪。何故?出群须是英灵汉,敌胜还他狮子儿。选佛若无如是眼,假饶千载亦奚为。”
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作偈评唱道:
凛凛将军令已行,八荒四海要澄清。
提来剑气干牛斗,洗荡氛埃见太平。
南宋松源崇岳禅师评唱道:“以毒攻毒,以楔出楔,还他睦州老汉始得。今日有人恁么问,崇岳也只恁么答。何故?尽法无民。”
这一天,一个僧人问道明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对于这个口头禅了的问题,道明禅师张口就回答道:“一队衲僧来,一队衲僧去。”
对于这个公案,南宋大川普济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队衲僧来,一队衲僧去。
打破睦州关,大地无寸土。
宋末元初的雪矶纲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队衲僧来,一队衲僧去。
构得构不得,铁蛇横古路。
对此公案,红尘洗梦在此也狗尾续貂一则偈颂道:
一队衲僧来,一队衲僧去。
鞋破脚底穿,何曾知来意?
二、道明禅法
黄檗希运的禅法素来以迅猛激烈著称,所以,作为希运禅师的得意门生,道明禅师之禅风,也是以犀利峻险闻名于世的。不但如此,道明禅师在和江湖中人交流切磋时,其禅机峭绝,出语奇特,根本就不会给对方半点伫思之机。所以江湖中的很多人士,都害怕和道明禅师正面交锋。
这一天,道明禅师在寺院里碰上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于是上前招呼他道:“座主。”
这个法师看到道明禅师在招呼他,赶紧应答着。
不料道明禅师马上对着他道:“担板汉。”
这个法师看到道明禅师讽刺自己为担板汉,虽然颇有不服,但是却找不到相应的话语出来回应对方。
道明禅师之时有俗语“徐六担板,只见一边。”人们常常用这个俗语来讽刺那些固执己见,且看问题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不能看到事物之本质的人。
因为这个俗语形象生动,所以禅师们也借用为“担板汉”、“担板禅和”之词语,来比喻那些只知道照本宣科而不了解经文背后之真义的僧人。也用来比喻那些只学了点口头禅而并没有领悟禅宗真意的禅客。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汾阳善昭禅师作偈评唱道:
垂慈只要总通灵,不是宗师妄自生。
担板直教须放下,免伊虚度百千生。
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慧宗杲禅师作偈评唱道:
睦州担板,那容眨眼。
阔狭短长,不须增减。
南宋木庵安永禅师作偈评唱道:
红炉起浪拍天飞,疾焰过风孰敢窥。
任是三头并六臂,到此休夸第一机。
这一天,一个秀才来到寺里拜访道明禅师。两人交谈之际,这个秀才炫耀自己会二十四家书法,且其言谈之间颇为自得。
道明禅师随即用拄杖在空中点一点问道:“会么?”
这个秀才一看,立即茫然不知所措。
道明禅师看到秀才愣在那里,便道:“你不是在夸耀自己会二十四家书法吗,怎么连永字八法也不认识了啊?”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楷书是练习书法的基础。而永字八法,却是楷书的基本法则。所以天下第一书法大家王羲之认为,只要能写好永字,也就没有什么字是不能写好的了。
而永字的第一笔,就是点。道明禅师用拄杖在空中点一点,这个秀才又怎么能想到这是永字八法最初那一点呢。
对于这个公案,历来的禅师们也是议论纷纷。
唐末五代的明招德谦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点曾无异,微尘劫不增。
百千诸佛眼,同共此灵明。
北宋末期的佛鉴慧勤禅师作偈评唱道:
禅师拄杖秀才笔,伎俩皆从手中出。
八法论书如未明,面前一点黑如漆。
南北宋交际间的水庵师一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着机先用得亲,可怜穷子眼无筋。
须知八法论书处,前箭犹轻后箭深。
这一天,道明禅师来到课堂上给同学们上课时讲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亦如丧考妣。”
道明禅师这个话语一出,所有的学生都听到莫名其妙的。因为大事未明,就如同失去了父母一样悲伤忧愁,这个问题所有人都能理解。可是既然大事已明,为什么亦如丧考妣呢?
而道明禅师这个令同学们感觉莫名其妙的话语,恰好体现了道明禅师禅法之高深。
因为作为禅宗功夫而言,那是没有顶峰可言的。作为禅,那是强调要层层剥落层层翻进不执滞于一处的;那是强调悟了如未悟的;那是强调哪怕是悟境也要抛弃从而不依倚于一物的。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保宁仁勇禅师作偈评唱道:
春去秋来古与今,相逢休论几时深。
饥餐渴饮无他事,尽听满头霜雪侵。
南宋千峰琬禅师作偈评唱道:
杨子江头波浪深,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时若到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南宋天目文礼禅师评唱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则固是,大事既明因甚亦如丧考妣?曾经巴峡猿啼处,不待三声已断魂。”
虽然历代有众多的禅师对此公案作出过不同的评唱,但是红尘洗梦依然不揣冒昧,在此献上自己的下语,贻笑于大方。
若是红尘洗梦在场,当道明禅师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亦如丧考妣。”红尘洗梦马上站起来回答道:“收。”
这一天,道明禅师来到课堂上给同学们上课。等同学们都安静下来后,道明禅师望着大家道:“忽然,忽然。”
对于道明禅师这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开示,所有的学生自然是听得一头雾水的,更别说有人能站出来和道明禅师切磋交流了。
道明禅师的这个开示传入江湖后,北宋大觉怀琏禅师针锋相对的评唱道:“不然,不然。”
南宋别峰宝印禅师作偈评唱道:
忽然不然,如铗如钳。
神仙秘诀,父子不传。
南宋孤峰惠深禅师作偈评唱道:
忽然忽然,头上是天。
不然不然,脚下是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