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要素、连接、目标。
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的目标一种是存在的目标,即发展方向。一种是存在本身,即系统的延续与传承。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也会有各自的目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统合综效,就是要让各个子系统的利益、目标一致,才能产生最大的效能。
调节回路/平衡回路让系统趋于稳定,是增强抵抗力、鲁棒性的关键。增强回路让系统朝着某个特定方向加速发展,是系统高速发展/崩溃的原因。
系统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系统的三大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
系统的三大特征系统的六大障碍:
别被表象迷惑:表象只是系统中为人可见的一小部分。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思维:并不是投入越多,收获就越多。
恰当的划定边界:系统之间并没有清晰的边界,划定边界只是为了研究方便。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有些因素起主导作用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
有限理性:信息的获取不可能全面,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而非整体的。
系统的八大陷阱与对策:
系统的八大陷阱与对策改变系统
杠杆点就是发力点,从哪里着手可以改变系统的发展方向,让系统的结果更加符合我们的预期。
杠杆点包括:
调节参数;
增加缓冲器:一个较大的存量让系统的变化区域稳定,但灵活性也相应的变差。
存量流量结构:改变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时间延迟:改变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速度,或加速或减速。高频变化则波动频繁,低频反应则峰值较大。
调节回路:让系统面对不同状况时,能够自动适应。
增强回路:让系统不断朝着某一目标自我强化。
信息流:及时有效的获得结果反馈,可以方便进行调整、优化。
系统规则:改变约束条件,会影响系统中要素的行为。
自组织:保持系统的多元性,让系统能够自我进化、发展、变化。
目标:目标的调节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方向。
社会范式:心智模式是对事物的看法,人们信念、价值观的改变,会从根本上改变对系统的看法,即系统应该要怎样。
超越范式:保持开放的态度,没有一种“本因如此”的标准,也不迷信“约定俗成”。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应该不执着于某一信念,认识到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与系统共舞
如何与系统相处,了解、利用系统的特性,摸清规律,让系统结果符合自己的预期。
跟上系统的节拍:先要了解,才有发言权,才能做出有价值的评判。
关注事实,而非理论:听其言,观其行。了解、直面真实的状况。
将心智模型画出来:一方面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一方面让别人能够理解,便于沟通。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不同的视角,看到的会不一样。充分交流才能了解得更加全面、准确。
谨慎的使用语言:语言会有歧义,可能和原来的客观事实不一样。
关注重要的,而不是容易衡量的:数量和质量并不是划等号的。有些无法量化的指标对于系统也许更加重要。
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静止的政策无法面对变化的局势。随着情况的改变调整应对措施,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追求整体利益:统合综效,让让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聆听系统的智慧:要全面了解,才有发言权。
界定系统的职责: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要素都能知道自己行为对于整体以及自身的影响,才能有效的规范其行为。
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不断更新的原则。要随时观察,相机而动。
拥抱失误:不要害怕失败,问题代表着机会。
庆祝复杂性:包容多元化,才能增强抵抗力,更有韧性,更具调节、修复能力。
拓展时间的范围:长远谋划,有些影响要很久以后才会显现。既要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路。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不迷信权威,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让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互相碰撞才会有新的想法诞生。
扩大关切范围:看问题不能只看局部,要看到与之关联的各个部分。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一步步降低要求,只会逐步瓦解。就像是温水煮青蛙,目标不断被侵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