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阅读于洁、潘其勇老师主编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我做了很多批注,写了很多反思,书中的很多故事引起我的共鸣。正如《班主任》杂志社社长找福江先生所说:“读《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你会哭,你会笑,你会若有所思。你会与一个个失败案例中的那个老师同哭、同笑,同反思。”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真实如此。
看过很多教育类的书籍,读过很多成功的教育故事,听过一场场激动人心的专题讲座,那些闪着智慧光芒的育人故事让人崇拜不已,在佩服名班主任们的睿智的同时,也不禁反思,为什么我的教育总是不尽人意或者为什么总会那么辛苦。我想:那些优秀的班主任他们也一定有解决不了的教育难题,玩不转的调皮孩子,也一定有教育失败的经历。我特别想听听这样的故事,因为这是我们一线班主任真实的经历或正在经历中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恰恰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的老师们不是在讲述自己的高光时刻,而是勇敢揭开已经结痂的伤疤,向读者讲述了自己教育中的失败经历。
《我脱口而出的狠话刺伤了彼此的心》故事中,由于学生军训动作一直不规范,王老师随口而出的数落,深深伤了学生的心,此事使王老师后悔不已。俗话说“恶语一句六月寒”,有些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再说千句万句的好话也无法修复当时的伤害。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当众训斥学生的现象还是很多的,我们总想着让某个“熊孩子”当众出丑,他就会碍于情面,改正自己的错误,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其实,事情往往事与愿违。从这个故事中,我告诫自己:不管在何种情境下,班主任切记当众羞辱学生或动手教训学生,批评也要私人订制,若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再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另外,班主任的批评从来都不是一剂“神药”,如若批评不能从尊重、爱护学生出发,往往会成为一剂“毒药”,伤人伤己。
《我们的心擦肩而过》故事中,曹老师让调皮的小王同学做检讨,本想杀杀他的威风,却弄巧成拙让他在同学面前长了脸。当一系列犯错误连在一起,曹老师觉得这个学生就是个教不好的“小痞子”。一次次不欢而散的教育最终这个学生走上了“不上就不上了,我早想出去打工了......”的道路。曹老师在总结这件教育失败的案例时说:“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的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草率处理。”是啊,年轻的教师因为太想镇住学生,往往不够冷静,缺少思考。于洁老师在评论此文时说班主任不可以做鲁达,本来想教训一下镇关西,没想到下手太重,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也不可以做李逵,不问青红皂白,一路板斧抡到底。读了这个案例后,我告诫自己:处理学生问题一定要冷静,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大可以冷上两节课以后再去处理。切忌火急火燎,不问青红皂白地自己先发一顿火。并且处理学生问题一定不要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若是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想,一是老师自己更加生气;二是会把本来的小事推向严重化。冷静、谨慎是处理问题的大前提。
《成天惹事的小阳》故事中,姚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小阳。老师把小阳的座位调到讲台边一个离老师最近的独座,既无人打扰他学习,也方便老师随时关注他的课堂表现。可是恰恰是这番好心,不但没有让他学习更好,表现反而越来越差。姚老师在反思中说:“事后我才知道,学生都认为那个位置只有差生才坐。”想想,我们的教室里小阳这样的VIP宝座是不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某个调皮的学会少年宫遵守纪律、好好学习,故意把他安排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其实我们老师严重的特别照顾可能仅仅是老师的想当然,因为在孩子眼里那个位置只有差生才会坐,这种“与众不同”他们并不喜欢,可见教室里那些“VIP宝座”并不是合理的存在。从源头上找原因,对症下药才是教育的开始。教育中老师们总说自己付出了太多的“我本将心向明月”,换来的却是太多的“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失落。或许我们都改反思反思,“我心向明月”的方式真的对吗!
《教室里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中,讲述了三十多个失败的教育案例,每个案例,我们都可以从自己的教室里找到相同的经历。通过读书中的案例,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室里发生过的故事,对曾经的教育失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直面失败,及时反思,当相似的情况再次出现时,我们能比上一次处理的更加睿智,这就是成功。教育的路上,失败是我们向上攀登的垫脚石,我们踏着它们,一点一点垫高自己。垫到一定高度,方能跳出狭隘的圈子,仰望星空,重新看待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