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19年1月读书笔记

2019年1月读书笔记

作者: 火星妈妈yoyo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11:21 被阅读0次

19年给自己的读书计划做了新的调整

第一、全年通读和学习的是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是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心理学

通过对底层核心领域知识的学习,去架构对工作的思考和应用

第二、每月一本书,认真精读12本,每次读完以后做读书笔记

通过输出的方式让自己的印象更深刻,书先读厚再读薄

1月份精读的这本书是我在kindle上看完以后又买了纸质版本并且认认真真研学的一本书

看到我前前后后一共读了两遍就知道我有多重视和喜爱它了

这本书我觉得适合所有和创意有关的同学

不管你是做课程、产品设计的,做培训演讲的,写文案、做海报详情页的等等

通通都可以用得上

书中用了六个关键词阐述了如何让你的核心观点被大家记住

这些都是可以在你未来的工作中,不管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传递一个重要信息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景的时都可以直接套用的方法论

而这样的方法论可以将你的观点牢牢地粘在用户的脑海中

所谓黏性,就是指你的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的影响。

核心6大原则:简、意、具、信、情、事

简单:精炼核心信息

意外:集中注意力

具体:听懂并记住

相信:同意或相信

情感:关心、在乎

故事:能起而行动

我看这本书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做演讲和培训的时候能够用得上

所以整本书看完以后有几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且和我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观点

第一、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作为一个老师或者演讲者面对观众和学生的时候我们如何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并且能够让他们跟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呢?

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意外

我们的大脑对于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这里既有外在的环境变化也有内在思考模式的变化

比如说:安静的教室中“咣当”一声巨响往往都会让人吓一跳

比如说:我们在看段子时,最后结尾的反转总会让我们忍俊不禁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是会有对一件事情的预测基模的,当我说的事情和人们普遍认为的基模发生变化时或者不一样时,人们会表现的很吃惊,因为预测失灵了。

你比如说最近很火的波叔事件,最开始出现时人们的意外在于他和荧幕前给人的形象完全不一致

接着将小三送进警察局,这种情况也打破了人们的基模,以往小三不就是被大家谴责口水唾骂么,怎么还让人进了局子了呢?这时公众就开始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所有的人都开始传播和关注这件事情,大众的注意力被极大的吸引。

第二、好奇心缺口理论

当事件得到人们的关注以后,怎么能让人们的专注力更加持久呢?这时就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原理

还是继续波叔的事情做分析,当我们脑中关于波叔的基模被打破时,我们的好奇心就产生了

我们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干出这种王八蛋的事情

于是乎各种关于波叔过往的采访、专访就被吃瓜群众八个底朝天

人们就是想从他过往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不合逻辑呀、怎么这么渣,我就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这个时候只要媒体跟上出相关的报道,就会带来不菲的点击量和曝光度【新媒体运营的同学是加班熬夜也要蹭热点的原因】

艾玛!写到这里发现自己不是教书育人,是分析八卦呀!

哈哈,八卦到此结束

这样的好奇心缺口理论可是用在自己的演讲、培训和授课中

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让听众觉得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竟然还有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时,他们就会痛不欲生。

比如说:我们看一个片子,骂他烂到要死,可是我们还是不会转身离开,因为我们想要知道这么烂到片子到底是谁拍的?哈哈,开个玩笑,其实是因为不知道结局实在是太痛苦啦!

比如说:当我们只知道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几个元素时,我们不会觉得有啥,可是如果我们发现只有3个不知道时,我们会崩溃,就一定要弄明白到底是哪三个我们不知道!!!

比如说:我为啥公众号打开率最高的不是学习不是成长而是明星八卦,因为我知道明星,所以我更希望得到我不知道的他们的八卦信息

所以,当我们在教课的时候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进听众的脑中,而是打开知识的缺口让他们跟着你走,让他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猜的对不对?

让他们有欲望了解这件事情以后再告知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

第三、具体的描述帮助人们理解记忆

我们生活中会通过大量的语言和别人进行沟通

而语言是抽象的,抽象的概念是不容易被别人理解和记忆的

所以我们需要将语言中的观点进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

比如说:著名的《伊索寓言》、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从古流传至今,其实都是在故事中传递了核心的概念和信息

比如说:索尼公司在最开始推出walkman(年轻的一代已经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了,当年可是我们80后为之痴迷的时髦物件)的时候,就对工程师提出了核心概念:制造一台能装进口袋里的收音机。要知道当时的收音机可都是摆在家里的大家具。

比如说:肯尼迪的登月计划:“我们要将人类送上月球,再安全的返回地球。”

当我们的观点核心信息被明确、详细、具体的描述时,人们接收到的信息点就是一致的

同理,当企业的领导在描述公司的愿景时,公司的中层在描述需要达成的业绩目标时,如果能用可以描述的形象具体的词包括数字的话

可能出现你说东我做西的情况就会大大降低,核心观点和目标也会直击用户的心里

第四、知识诅咒

关于这一点一定要好好地讲一讲

也是我自己个人感触最深的一点

当一个人进入到专业和专家领域时他会陷入到知识诅咒的圈子中

也就是当你掌握了某种知识后,你就很难想象不知道这些知识的人是什么样的一个心理状态

我们就会忘了其他人是不理解这种知识的,所以专家和大众在沟通上就会出现信息断层

所谓的说人话就是要求你用别人能听得懂的语言传递你想要表达的信息

可是这种方式又是非常违背大脑正常思考逻辑的,而很多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我们无意识下的表现

无意识往往又是最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所以拥有一颗开放的、学习的心态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能以专家自居

【三人行必有我师】真的没错,尤其现在新媒体时代,90后的这帮原住民们就是比我们80后有着太多的优势

我自己在做产品经理时,做用户分析和调研的时候

一方面要避免自high,陷入到知识诅咒中;一方面在数据分析时不要陷入证实性偏见和归因谬论中

证实性偏见: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往往忽视掉。

同时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把话明明白白说完整、感受说清楚

最近在写东西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其实比表达出来的会更多,我就会逐字逐句去看,我表达的东西有没有一些观点被我隐藏在脑中,我认为表达清楚了但实际只存在我脑中而没有说出来。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内容你能看得明白不要忘了给我点赞哦!哈哈

同样在给孩子或者成人说明一个观点的时候,用类比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就是用他们脑中固有的基模帮助他理解新的事物

比如说:我家孩子吃药打针,我就会将白细胞比喻成战士,病毒比喻成敌人,而吃药就是能量豆让白细胞变得强壮后打败病毒

或者我要对孩子生气发火的时候,我告诉他我脑中的红色小人要操控我了,如果你不。。。。他就会爆了,这种形象化的比喻很多时候一下子就会缓和我和孩子之间紧张的气氛。

比如说:工作中和设计的沟通也是一样,很多时候你脑中会对文字性的内容有各种设计好的想象画面

但是如果你不给到设计明确的指示时,他们做出来的一定和你的脑中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脑海中期待的事物,现实中往往只能实现出50-60%的程度

我们的大脑因为进化因为生存,无时不刻的在欺骗和操控我们

哈哈,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我继续以心理学为基础延展出各种相关类型的书籍阅读

因为心理学真的是对于一个人,对于人性有着最深刻的意义

2月份的阅读是《影响力》很老但是很经典的一本书,继续重读

最后附上这本书的思维导图阅读笔记,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私信我哦,weixin:yoyo_jt

如果你觉得写的内容对你有帮助也欢迎点赞,多多鼓励我!

yoyo的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1月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j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