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生两孩,矛盾不断,姐弟俩经常打架,姐姐小拳头在弟弟头上出气似的暴打,我一旦发现,及时喝止,她趁大人不注意,在弟弟身上又捣几拳。
儿子不怕爸爸妈妈,唯独怕姐姐。
女儿对于我偏心弟弟,颇多微词,没想到她积怨已深,终于对我发出强烈控诉。
为防止两孩子玩手机,我设置了指纹密码。
近日,儿子拿着我手机笑得那个乐呵,近前一看,原来小家伙看抖音。
“你怎么打开手机的?”
小家伙一脸傲娇:“当然用手喽。”然后又给我示范了一遍,食指一摁,手机解锁,厉害了我的小哥哥。
女儿不服,也拿去试,手机屏幕快戳烂了,也不得要领,一脸幽怨的望着我:为什么弟弟能解开,我不可以。
我嘿嘿笑了一下,心生一计,一脸忧伤道:“女儿过来,你今年六岁了,是个小大人了,有些事不再瞒着你,是时候告诉你了。”
女儿一脸紧张:“妈妈,你到底要说什么。”
她很敏感,根据我的表情,已经猜个大概。
“这么多年我一直把你当亲女儿看待,对不对,即使……”(当时我别过脸,故作不忍,自以为是的表演正在伤害一个小女孩,真是蠢不可及)
她已经泫然欲泣了:“妈妈,你不要说了,我不要听,我不要听。”
她哭了,抖动着肩膀,趴在沙发上瓮着嗓子道:“怪不得平时你们都心疼弟弟,我知道了,原来如此。”(那两天,她老爱说原来如此这个词,唯有这次用的最应景。)
我知道闯祸了,本来逗逗她,没想到她当真了。
“你哭啥,话还没说完,我意思是就算你平时再淘,再闹,你也是妈妈的小宝贝,因为我只有你一个女儿。”
自圆其说的有点牵强,那一刻,我承认我是个神经病,怎么可以拿这种话逗小孩。
小时候,爷爷说,我是他在河滩捡粪时捡的,我嬉皮笑脸说爷爷是太爷爷挖野菜时挖的,我也不哭啊,大人都喜欢这样逗小孩。
她突然站起来,关掉电视,噙着一窝眼泪,大声哭诉:
下班回来,你把弟弟举高高,左亲又亲;
吃饭时,弟弟坐你身边,你看着他笑,以为你儿子长得帅的很;
晚上睡觉,你搂着弟弟,左亲又亲,好像八百年没见;
吃柚子时,你给弟弟剥好一大半放到嘴边,给我一块带皮的,让我自己啃;
吃口香糖时,给弟弟一整块,给我时,你掐掉一大半喂到自己嘴里;
早晨起床,你用脚踹我,叫弟弟时,说宝宝蛋蛋快起床啦,快迟到啦,太阳晒屁股啦;
看动画片,我想看海底小纵队,弟弟要看迷你特工队,你说海底小纵队太幼稚,难道迷你特工队不幼稚;
你夸弟弟是小区里最靓的仔,哎呦,快算了吧,他哪有我们班刘文浩帅。
每次你和姥姥发视频,姥姥说我长得心疼,你说哪有我儿子心疼,在你心里儿子永远最乖。
在小区里,别人都说我黑,你说我像爸爸,他们说弟弟白,你说嗯,就是,像妈妈,你那脸不是抹白的吗!
出门在外面,你拉着弟弟的手说宝贝小心有车,对我大声吼叫,橙子你看不到车吗?长那两个眼睛是出气的吗?
每次我和弟弟打架,你都说是我的错,说弟弟小,叫我让着弟弟,我也才六岁啊!
还有上次,我和弟弟在卫生间给你护肤品的瓶子里灌了水,你拿拖把我腿都打红了,对弟弟,你只是轻轻拍了几下,他一哭,你抱着说那些抹脸油哪有你宝贝重要,明明是我们俩人干的,你只打我,哼,你就是个坏妈妈。
等你老了,让你儿子伺候你,我就飞外地,不回来,哼!
……
小嘴吧啦吧啦说个不停,我端了一杯水递给她,她昂着头,拧着身子不看我。
那一刻,屋内寂静无声,我的心被抽的好疼,她说的每件事,都真实发生过,她说的每个场景,在我眼前又重新闪过。
她的质问,她的眼泪,涌起一层厚厚的失望,让我无地自容。
我爱她,这点毋庸置疑,平时对两个小孩表达爱意或浓或浅太过于明显,让她觉得有失公允。
女儿如竹筒倒豆子般的发泄,让我知道自己的自私和无知正在伤害一个脆弱敏感的小女孩。
幸而她能发泄出来,使我有机会弥补对无视一方的伤害。
我走到她跟前,蹲下来,抱着她说:“妈妈爱你。”
女儿哇的一声,这哭不似刚才冰凉无望,而是跌跌撞撞寻求得到答案后的喜极而泣。
她嚎了一阵子,又将哭声调成静音,泪雨滂沱。
晚上睡觉,她抱着我说:“妈妈,我好爱你,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说完她亲我的胳膊,眼角泪痕未干又添几滴清泪。
我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说:妈妈怀你的时候,吃的大鱼大肉,怀弟弟的时候,吃的白菜土豆,从一开始,我就偏爱你。
女儿几不可闻的嗯了一声。
费了好大一股力气才平息她的怨气,打消她的猜疑。
这事早有端倪。
有一次,晚上一家人出去吃饭,回到小区,女儿要吃门口的烤香肠,我说那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她慢慢索索走在后面耍脾气。
我走的有点快,儿子小跑一边追,一边回头喊:姐姐快点跑,妈妈不见了。
我说:“姐姐不听话,送给刘阿姨当小孩。”
儿子个儿不高,腿也短,横在我面前,两手叉腰:“妈妈,我要姐姐,不要把姐姐送给阿姨,我去叫她快点回家,以后我们不惹妈妈生气。”
天黑担心女儿害怕,我又折回去叫她快点走,同样的话:“你不喜欢弟弟,把弟弟送给刘阿姨当小孩去。”
她说:“好啊,赶紧送去。”
一时愕然,说好的姐弟情深呢?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同胞竞争障碍,指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表现为对弟弟/妹妹的竞争或嫉妒。
女儿尤其明显,她之所这样,皆是因为我平时对他们的关爱不对等。
每次去幼儿园接他们,弟弟在姐姐怀里,不让别人摸,也不让别人碰,在他额头上左亲右亲,看到我,拉着弟弟,一起奔出校园的和睦场面。
那一刻,才觉得生他俩是不错的决定。
一家两小孩,对于老大的不公平的待遇,及时发现,早做止损,怕就怕她将怨恨在心头细细密密埋好,哪天做出无法挽回的傻事来,也怕母亲的偏爱成为她的心头刺,日后成为她人生的桎梏。
母亲的厚此薄彼,偏大的疼小的,导致老大虐待老二时有发生,并且会给孩子们造成性格缺陷。
《少年说》里有个六年级的女孩,她有一个6岁的妹妹,特别喜欢招惹她,她想教育妹妹的时候,妹妹就会向爸爸告状,而爸爸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她。
时间久了,女孩越来越委屈,她哭着喊道:
每次你都不管事情真相是什么,就直接来教训我,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而女孩的爸爸却不为所动,甚至拿出孔融让梨的典故,继续教育她要让着妹妹。
电视剧《欢乐颂》里,一直被父母忽视的樊胜美说:
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没有一分钱存款,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还贷也是我,连生孩子的钱都是我出的。
对于父母来说,她最大的作用就是赚钱,所以她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穿假名牌衣服,背假名牌包,甚至把有没有钱,当做判断男人值不值得交往的唯一标准。
哪怕遇到了真心爱他的王柏川,最终还是因为房子写不写名的问题分了手,她脆弱的虚荣心下面,藏着一颗没有安全感的灵魂。
那个被忽视的孩子心上的伤痕,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愈合。
《都挺好》里,苏明成最讨母亲喜欢,无论生活、读书,还是工作,苏母都为他操碎了心。
可是,他成了一个典型的啃老族,买房的钱、装修的钱、结婚的钱、买车的钱,都是母亲给的,
他还喜欢指责别人,推卸责任。苏母葬礼所有的花费,都是妹妹苏明玉一个出,他不但没有感到愧疚,还对苏明玉恶语相向:
作为女儿,给妈花点钱不应该吗?她就是个白眼狼!
可是,他却从没意识到,作为儿子,他不仅没有给母亲花点钱,反而一直在压榨父母的血汗钱。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母亲暴打女儿的视频,引起全民公愤。
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已经开始模仿父母,拽姐姐的衣服,打姐姐的头和脸。
小时候就对姐姐推推搡搡,长大以后会把姐姐当家人吗?
父母的样子正在成为儿女的模板。
孩子对"偏疼"很敏感,而父母有时却不自知, "偏疼"会在不知不觉中反复伤害孩子,越伤越深,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偏爱之下,安有完卵?对一方的过度偏爱和对另一方的过度忽视,最终伤害的是两个孩子。
长期被偏心的孩子容易被宠坏,养成自大自满,娇纵自大的性格,以后走向社会,难以融入集体,受不得一点挫折,难成大事。
父母一碗水端平,是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前提,方能家宅安宁。
父母相敬相爱,孩子得到爱的滋养,会越来越自信包容,而家庭也因此祥和温润有如珠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