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本质不同于演讲的目的,演讲的目的是指在一场演讲中,表达者想要实现的具体诉求。演讲的本质关乎的是演讲是什么或者说当我们演讲是我们在做什么的问题,演讲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将决定演讲的不同表现形态。
一、演讲的本质是煽动
我们在中学的时候进行的演讲比赛,大多数是主旋律演讲,所讲的主题包括爱国、理想、奋斗、青春之类,演讲的内容多是列举名人事例,呼吁全场,然后一地狗血,这种演讲形式是把演讲理解成煽动,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试图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影响行为。一场煽动性质的演讲包含着对听众行为上的强制,表达者试图用外在表现去引起观众的特定行为。
如果表达者认为演讲就是煽动,那么他的演讲可能“演”的用力过猛,但是由于内容上的不足,存在着煽动未遂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听到一些演讲的时候感到尴尬,感到矫情,甚至会感到痛苦,因为表达者想让你哭出来,但听众觉得凭什么你要我哭,我就得哭,你打鸡血,我不想打鸡血,结果讲的人哭的死去活来,听的人觉得莫名其妙,讲的人振臂高呼,听的人越听越丧。过分诉诸于情感,而非诉诸于理性,这种演讲往往是最缺乏营养的演讲。
二、演讲的本质是说服
说服是更为高级的煽动,但是他不再过多的寄希望于“演”,而是更多的关注“讲”,更多的关注内容本身。我们通过语言尝试着去说服一个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讲道理,一种是讲故事,讲故事的目的也是为了具像化某个道理。讲道理还可以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最后使得听众接受表达者的观点。说服是一门比较高级的艺术,我们在校院辩论、法庭辩论、工作汇报在这些特定的场景下都是了说服特定群体接受我们的观点。从说服这个角度来看,演讲和辩论本质上是相通的,演讲分为定稿演讲和即兴演讲,而辩论既包含了定稿演讲,比如说开篇立论,也包含了脱稿演讲,比如说自由辩论。
如果把演讲理解为说服,那么表达者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观点是否能经得起听众的推敲,在论证上是否严密,论据上是否扎实。说是目的,服是结果,说服也必然蕴含着一定的强制性,表达者的目的是要改变听众的原有认知,使其接纳新的观点。说服是理性的,他不在依赖情感,而是注重逻辑。虽然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是这样的演讲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思考,甚至会隐藏着星星点点的智慧。
三、演讲的本质是分享
分享型的演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享型演讲并不试图唤起听众的特定反映,分享型演讲的演讲目的是把表达者自己的故事、想法传递给听众,完成信息的传递即宣告演讲的完成,不期望观众作出统一的、特定的反映或者使听众必须接受表达者的观点。二是表达者不预设特定立场,表达的内容不必然是真理,表达者与听众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听众甚至可以通过提问实现信息的反向流动。三是分享型演讲强调内容上的真实性,表达形式上的多样性,表达的内容、情感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表达形式只是作为分享的手段,可以诉诸情感,可以诉诸理性,更可以感性与理性并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作家的读者见面会比较接近这种分享型的演讲。
分享型的演讲对于读者而言是友善的,充分尊重听众的独立地位,不说教、不传教、不咄咄逼人。对于表达者本身也是友善的,表达者将自己从神坛上放下,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法把握全部真理,便可以避免想要消除演讲中全部错误而产生的压力。无论演讲内容是幽默的、深刻的、感人的,都是表达者在保持真我的状况下的自然表现。
不同的演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演讲效果,在不同的演讲场合,面对不同的演讲听众,带有不同的演讲目的,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演讲理念之间进行转化。但是分享型的演讲在实践中的效果可能是最为理想的,接下来,我将以分享型演讲理念为基础,论述演讲的内容、演讲的语言、演讲的结构、演讲的表达形式等技巧层面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