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 蔡颖卿
131个想法
自序一 择善固执,走对孩子好的路
>> 你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孝顺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 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人,而且非常贴心。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教养要成功,一个家庭只能有一套教养方式,大人必须先商量好,一致对外,孩子才不会挑拨离间来渔翁得利。
衣装很重要!
>我初中的英文老师是师大英语系毕业的,她聪明美丽,教我们时,每天都是毛衣、窄裙、高跟鞋;
>> 教育是专业,学生的家长即使是博士、教授,也只是他那个领域的专业,不是教育的专业。
>> 在教育上,家长应该尊敬老师,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诋毁老师,因为人只会听从他尊敬的人的话,也只会从他尊敬的人身上学到东西,一旦孩子不尊敬老师,老师的话他不会听,学也就白上了
>> 老师一定要不停地进修,进修会带给自己自信
>> 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快乐是接受你得到的东西。
自序二 脚踏实地,让教育的收成更美好
>> 他的快乐也一样要从自己经营的生活中去收集。
>> 用适当的教导使孩子克服脆弱感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障碍,就是帮助他们独立的方法;而允许孩子保留住对这个世界的惊奇感,就是快乐的赠予
>> 从今后,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 “教育者和农人一样,有某些事得做,有某些资源可用,有某些障碍要克服。……利用各种不同的条件,使自己的行动和这些条件的能量合力作用,不要彼此冲突,就是农人的目标。”
>> 教育的园圃之乐
>> 假如农人根本不考虑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特性等条件,就径自定出农事的目标,就太荒谬了!农人的目标应该是前瞻他自己的力量与周遭条件的力量联合带来的后果,用这个前瞻来引导每一天的行动。”这也就是我对教育“脚踏实地”的了解。
不要因为爱孩子,就让世界绕着他们转
>>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与要求放得如此之大。
>> 不要用容忍的方法爱你们的孩子,不要剥夺他们原本可以关怀他人的能力,不要忽略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正在酝酿的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观点。
>> 如果父母想要家庭有好的气氛与互助的情怀,我认为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谨守分际地只得到应得的保护、关心与物质,也要维持不同辈分应对进退该有的礼貌,
>> “若要姿态优美,走路时要记得行人不是只有你一个。”
“你有什么,他就有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公平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我父母常告诫我们:“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着嫁时衣。”孩子应该要有凭自己力量打天下的志气。
有人在却没有人带,就不算尽到照顾的责任
>> 如果父母亲能在自己的生活条件上做出对孩子最有利的判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说,童年的时候,母亲总是一边教我做家事,一边跟我说书中的故事或家族的故事,再从这些故事里很自然地引导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身体与精神同时喂养。
>> 例如您念《西游记》给儿子听,让他帮你擦地板;或在他显得情绪低落时,把他叫过来围上披肩,一边剪发一边与他聊天,为他解惑。许多长辈照顾家庭的方式使我觉得,能透过仔细观察而了解孩子的那些父母,并不是因为拥有大量的时间,而是出于对孩子真心的关怀促使他们在有时间的时候,能放下自己的事,建立乐于与孩子相处的氛围。
给自己看
>拍那么多菜肴相片要给谁看呢?
谨记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不要向匮乏的人炫耀你所有的,如果妹妹没有去吃喜酒,我回来便不会向她描述喜宴的菜有多好吃,免得她心生遗憾,这是基本的同理心。
正当合理的处罚,孩子才会坦然接受
>> 第三是想办法让孩子敬爱你,而不是敬畏你,前者时效长且是无形的感动,后者时效短,你一不在眼前,坏行为就会出现。
>> 以“不当的利诱”或“使用威胁”来达成学习目标,将导致更大的错误。
>> 我以团体为单位,是同时想鼓励那些在团体中守纪律、想得到福利的孩子能坦然地发声,对不在乎的小朋友做出要求。因为目前孩子除了告状与纠举之外,似乎还不知道他们也可以要求其他小朋友一起维护团体的荣誉,就好像球场上得彼此合作才能进球得分是相同的道理,或像我们都不隐忍在公共场所不守纪律的人一样。
>> 一般谈起“处罚”两个字,都觉得好严厉,只用“该”或“不该”来讨论它存在的意义。但现实是,成人也身处于充满罚则的世界中,任何该付的款项不去缴都会有罚款、开车超速有罚单……罚与“责任未尽”“逾越界限”“破坏公约”紧紧相连,所以,我们不该让孩子以为罚则可以不用存在,或施以处罚是一种罪恶。真
>> 让孩子从共同的约定、必有的纪律、责任的完成来了解罚则存在的原因与处罚启动的时间,处罚才不会变成一种威胁,学习的前进也不必仰赖粗糙的惩罚制度来产生刺激作用。
>> 让孩子从共同的约定、必有的纪律、责任的完成来了解罚则存在的原因与处罚启动的时间,处罚才不会变成一种威胁,学习的前进也不必仰赖粗糙的惩罚制度来产生刺激作用。
>> 一不做媒,二不做保
>> 连坐是有效的,但很不公平;在有效和公平之间,我选择公平。
>> 说实话、见义勇为和告密、栽赃、陷害别人是两回事
>> 基本上,只要跟生命或安全性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得告诉大人,以免失去拯救的黄金时机;谁跟谁好这种儿女私情之事则可以保密。
>> 威胁的话没有人爱听,但是从实作中得来的体验和感动,却会跟着孩子一辈子,这就是为什么早早让孩子去不同地方做志工、体验人生百态,这对他将来前途的选择会很有帮助。
>> 公平是第一要维持的原则。第二是鼓励比惩罚好,因为后者会适得其反,不当惩罚带来的后果比原来的错误行为还要糟糕百倍,很多青少年都是因为大人的不当惩罚而走上不归路。第三是想办法让孩子敬爱你,而不是敬畏你,前者时效长且是无形的感动,后者时效短,你一不在眼前,坏行为就会出现。
>> 惩罚原则讲得最好的是诸葛亮,他说:“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老师和父母只要“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学生和孩子自然敬佩且服从你。但要孩子打从心中爱你,就要像比尔·盖茨的父亲,陪伴孩子。曾有人问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如何教养出这么杰出的孩子,他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陪伴他们,不错过他们生活中的大小事。”(Show up, being there for them.)父母诚心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精神鼓励,它带给孩子的不只是安全感,还有肯定,这是金不换的道理。
“照书养”之前,先从常识和经验中找答案
以猫为本
>仔细观察猫咪的情况,也观察每有调整之后的反应。
>> 仔细观察猫咪的情况,也观察每有调整之后的反应。
>> 我认为孩子的不安,是不知道自己在新的环境中要做什么、会发生什么事,因此我建议不要靠言语安慰他们,用实际的事或物来转移注意力更有效。
习惯
>你怎么知道?”你就得举出证据说服他,这也养成我凡事要求证据的习惯
>> 现在有网络,信息公开了,对于别人讲的话,先用反证法去想一下合不合理
>> 面对网络上庞杂的信息,大人必须有基本知识和普通常识,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 因为大人的观念影响孩子的幸福,我们要鼓励大人自己必须不断地进修与阅读,这同时也会给孩子建立一个好榜样,一举数得。
在第一时间,照顾孩子的安全感
>> 我总是花最多时间在处理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安全”问题上。在我的认知中,安全是人生快乐的基础。
>> 所谓辛苦是指内心的煎熬。没有东西、没有钱并不痛苦,是难关,只要有希望就不觉得辛苦,心的平静是幸福的根源。
>> 家长有守护自己孩子的责任,这不是说要替他出气,而是要坐下来听他讲出原委,把对错分析给他听,并教他下次应对的方法。
>> 以为引别人发笑就是幽默,却没有考虑到对方听了之后的感觉,这是刻薄,没有口德。
学习的期望和目标,都要配合孩子的能力
>> 在孩子紧张的时候转移主题,
>> 一次我跟一位妈妈说,孩子今天表现得真好,妈妈对我点点头,也赞许地摸了摸孩子的头,最后却幽幽地答了一句:“是很好啦!但还可以更好。
>> 无论是哪一种,细心观察后所伸出的援手,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所谓的安全感也才会真正落实于生活中。
>> 我们常说,没有人会使你不快乐,是你使自己不快乐,情绪是操之在己,不要每天问别人“什么时候会改变”,要问“我该怎么做来改变自己”
>> 我们常说,没有人会使你不快乐,是你使自己不快乐,情绪是操之在己,不要每天问别人“什么时候会改变”,要问“我该怎么做来改变自己”
以爱为名所行的欺骗,或许是更大的残忍
>> 哪怕是生死大事,都要诚实地对孩子说,因为他现在虽然不懂,但是有一天会懂,而且被骗的感觉非常不好。“母亲从来没有骗过我”这个信念,在他脑海中会变成“母亲是可信任的”的观念,以后母亲说什么他都会马上做,因为“我妈妈从来没有骗过我”。
起居有时,养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 不同性质的工作更番瓜代,固可以收到调剂和休息的效用,可是一个人不能时时刻刻都在工作,事实上没有这种需要,而且劳苦过度,工作也变成一种苦事,不能有很大的效率。我们有时须完全放弃工作,做一点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享受一点自由人的幸福。工作都有所为而为,带有实用目的;无所为而为,不带实用目的的活动,都可以算作消遣。我们说“消遣”,意谓“混去时光”,含义实在不很好;西方人说“转向”(diversion),意谓“把精力朝另一方面去用”,它和工作同称为occupation,比较可以见出消遣的用处。所谓occupation无恰当中文译词,似包含占领和寄托两意,在工作和消遣时,都有一件事物“占领”着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身心也就“寄托”在那一件事物里面。身心寄托在哪里,精力也就发泄在哪里。
英语打卡
>无所为而为,不带实用目的的活动,都可以算作消遣。
>> 他特别跟我母亲商量,凡是要考联考的孩子,家事虽不能不做,但可以挑项目。所以他叫我挑扫院子、擦地板、擦榻榻米这种可以分段做的工作,没有联考压力的孩子则分配到洗碗、洗米这种有时间性的工作。
>> “呼童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
>> 若希望孩子将来是个成功的人,请养成他珍惜光阴的好习惯
在学校里,也要让孩子好好吃饭
吃饭太快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桌上放瓶鲜花、铺张桌布,摆好碗筷,吃相自然文雅起来;
>> 桌上放瓶鲜花、铺张桌布,摆好碗筷,吃相自然文雅起来;
>> 一个托盘中所装盛的,与其说是营养的均衡与集思的美味,毋宁说它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长辈照顾下一代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实践
>> 孩子的美感不能只靠参观美术馆、看画展、看艺术表演来培养,好好吃饭不就是很好的美感教育吗?不立基于生活,便无以成文化。
>> ,如果只求管理方便,就会失去教导的本质
>> 幼儿园是孩子学程中的第一站,也是时间上最宽裕的一个阶段,洪兰老师觉得幼儿园的学生是否应该利用日常生活所需(如每天自己做午餐、洗餐具、打扫……)来学习常规教育与生活技能,让教育自然而然地达到内化的作用?
>> 粗鲁的人,功课再好,在事业上还是走不远,因为上不了台面,见不得人。
家庭,是礼貌最好的启蒙地与养成所
>> 我很关注她与人交谈的语言,提醒她要留意细节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从他的角度看出去
问题一
>您认为父母该如何调整这种因为经验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您是否也觉得,成人有责任先就听话对象的经验来确认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慢慢增进亲子之间沟通的质量?
>> 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无论是指导、解释、拒绝或禁止,都应该想办法让他们从更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来了解我们所要传达的意思。
>> 学校是教导表达的场合,应该更注意适当的遣词用字,因为孩子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 父母的用词与语气如果不能与行动相辅相成,教养的工作一定事倍功半。
>> 这句话就有负面的含义,意指这个人很矮。
>> 至于问而不答,是极端不礼貌的行为,
用优良正确的语言,做孩子的沟通榜样
>> 当教养方式过度修正之后,父母一方面把经验不足的孩子提升到他们本不该有的人际位置(比如说,事无大小都要先问过孩子的意见),另一方面又把自己本来应该为孩子做示范的标准降低到跟他们一样。
>> 外界环境虽是一股影响力,家庭仍是最后的把关地
>> ,可以传达同一种心思的话语有好多种,慎选一种能同时正确传达意义与情感的用词
>> 吸收好的语言营养
爱与照顾,是幼儿园最该提供的教育质量
>> 生活美学的教育基础地,
一定要超前或慢学的极端主张,都不够自然
问题二
>大人发现他们畏怯时,应该靠安慰、鼓励,或是慢慢带领来补足呢?父母了解这种状况后,是应该简单地采取“没有关系,长大一点自然就会”的宽心,还是有其他的建议可参考?
>> 聪明的父母会把握孩子想学的时机,不管是什么,他想学就赶快教,因为动机是学习最大的推手
>> 结果写字组、描红组和打字组的大脑活化强度各有不同,写字组最强、打字组最弱。所以自己动手写字,要比描红和打字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更深,对认字更有帮助。
>> 人生绝对没有输在起跑线这回事,人生的决战在转折点,能否智慧地在每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 既浪费了笔墨,也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更破坏了学习的胃口
以主动的身教与言教,让孩子理解亲近的界限
>> 只要愿意花时间聆听他说话,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一样会敬重你,有事会找你谈、请你帮忙。
>> 她们要学着更主动、委婉地拒绝这些举动。我自己的做法是,把孩子的手从我的手中拿开时,不要让他误会为嫌弃,除了轻轻移开孩子紧黏的肢体之外,我还会把他们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某一份具体的动作中,而不是拨或甩脱。我也会刻意再轻轻地摸摸他的头,叮咛他继续把工作好好做完。每次都如此明确,一两次之后,孩子就能了解。
善用教师的影响力,引导父母一起成长
要时刻检视自己的话语中有无负能量。如果可以选择,当然是只留正能量!避免评价别人。如果非要评价,也选择正能量的词语。
>一个经常被称为“慢热型”的孩子,本来只是不大懂得与人相处时应有的礼貌,一旦有过几次听妈妈在别人面前说他这种行为是“慢热”,果真就越来越不与人招呼,越不习惯有问有答,甚至开始躲躲藏藏,以实际行动来显现他的“人际慢热”。
符合社会共处的方式是什么?
>成人若在乎孩子,就不该任凭这些行为顺势发展,一定要帮助他们以符合社会共处的方式适应环境。
>> 共同协助孩子加强自己与环境兼容的能力;
>> 教育是一个“求进步的过程”而不是“优劣选拔的定夺”
>> 亲师双方应该努力鼓舞学生可喜的倾向与能力,并控制不良的发展。
应该常聊天常沟通去不断矫正自己的消极看法。
>即使起初亲师的看法不一,但透过诚恳的沟通便会有答案。
对谁都一样
>我曾好几次跟家长说,请他们送孩子来上课时,不要对孩子耳提面命:“你要乖喔!”“在……老师那里要守规矩喔!”
>> 大人若不断引发孩子自我感觉不良,一定很难进行自重的教育。
>> 当然身为教师,也要以真诚的言行赢得家长的仰赖与敬重。
根植于内心的观念最重要!
>…这些传统的旧观念一浮现,她们便不自觉地畏缩起来,对自己的能力抱持的信心下降,本来会做的题目便犹豫着不敢去试了。
>> 父母不要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并不知道你是在谦虚,他会以为原来我在妈妈心目中是这样子的,头就越垂越低,越没有自信了。
关于孩子的错与罚,亲师应该好好商谈
>> 让他们先知道错与罪的关系,这样才能讨论处罚公不公平。
>> 学校与家庭应该积极地帮助孩子了解,人与人相处的世界经常有误会,因此,“我以为”的事都要经过求证,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 以后与人相处或做事都不可以冲动,不能只用感觉草率判断就立刻采取行动。
>> 如果能多让他们提出自己对于过错与惩罚的想法,以公平的心情来建立生活的限制公约,除了让错误有所借镜之外,孩子们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相处的困难。
>> 孩子是从错误中学习的。
勿以善意之名,教孩子学会取巧与功利
那张计划表很有必要。仔仔爱说今天晚了 明天吧。爱说刚才你不给我录。这都是错误观念。
>这场会面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是,我很了解任务的执行者是孩子自己,老师负责这一年的备询指导,而家长是持续的关心者。在往后的一年里,孩子自己在课业与活动的正常进行中,同步准备申请大学所需的一切工作,承担双重的任务使她们在那段时间迅速成长。她们的人生中第一次要同时周到地管理好多事,而这些事都攸关着自己的未来。
统筹规划
>这场会面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是,我很了解任务的执行者是孩子自己,老师负责这一年的备询指导,而家长是持续的关心者。在往后的一年里,孩子自己在课业与活动的正常进行中,同步准备申请大学所需的一切工作,承担双重的任务使她们在那段时间迅速成长。她们的人生中第一次要同时周到地管理好多事,而这些事都攸关着自己的未来。
怎样?
>一定要等到信息从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那个信息才是你的。
>> 这个固化的历程是在睡眠时,尤其是做梦时进行的,所以临时抱佛脚的东西是存不久
二仔仔也不找我读故事了。。
>天真柔软的心很容易受感动,并且因感动而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小时候读的书很重要。
在确定“没有兴趣”之前,先帮助孩子“学会”
>> “起初为了一家温饱,我只好忍受。有一次,一台抽水机短路了,海水立刻涌进,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工作关系着全纽约市民的安危,只要一台抽水机坏掉,纽约市的电路、地铁都会停摆,因此我每天必须尽责地巡逻。久而久之,我不再觉得它臭,我看到的是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就这样过了三十四个寒暑
看见别人的成就,及时发现,鼓励,表扬,回馈。
>但是第一组做完后,实验者会在桌子底下偷偷把它拆掉,装回盒子里;第二组则是让受试者看到实验者当面把他刚组合好的乐高拆掉,再装回盒子里。结果第一组的学生可以做十几次,减到最后几乎都没有报酬了还在做;而第二组的学生看到组好的成品被拆掉,觉得前功尽弃、没有成就感,做一做就不想做了。他们原本都是喜欢乐高的学生,可是一旦觉得自己在做白工,没有成就感就会使兴趣消失。所以,兴趣固然重要,成就感更为重要。
妙
>例如有个谜面是“车祸”,打成语一句,谜底是“乘人之危”,这时的“乘”不再是动词而变成形容词,是乘车之人的危险了
>> 一直受到正回馈的鼓励
>> 有一次斯坦福大学的校长来台访问,我有幸跟他同桌吃饭,座中陪客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只见他从莎士比亚谈到基因改造,左文艺、右科学,左右开弓,应付得非常好,最后得到我们所有人的尊敬,都认为他不愧是一流大学的校长。孩子若有这样的功力,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 ,凡是该做的事,不论有无兴趣都得做,因为它是责任
>>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 纪律是成功之本,生活有纪律,身体会健康;学习有纪律,效果会事半功倍;做事有纪律,事业会成功
在“及早”栽培之前,先让孩子“正常”发展
>> 新知识必须和旧知识挂上钩,才储存得久
教二仔仔数学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可以因为他的兴趣而放掉基本知识,因为基本知识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再好的天赋理由,都不能作为不学习阅读、不会简单算术、没有普通常识的借口
>>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可以因为他的兴趣而放掉基本知识,因为基本知识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再好的天赋理由,都不能作为不学习阅读、不会简单算术、没有普通常识的借口
孩子的阅读,也需要做好时间管理
>> 在参与任何活动之前,清楚自己是为何而来,来了之后就要全心参与,这与她有多喜欢阅读或是不是一只书虫无关。
技巧
>洪兰老师同意这位母亲的看法吗?如果是您,会如何说服这位母亲用更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阅读?
阅读的时数和本数,并不完全等于知识的累积
>> 阅读也不是要记得每一本书巨细靡遗的内容,而是看完后,它能增加你对某件事的了解,或使你反思过去的行为是否恰当。你必须消化它的内容,使新知与你的旧知连接起来,这份知识才是你的。
>>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你不得不做的事。孩子的竞争力其实包括学习力、耐挫力和毅力,而后面支撑的钢骨叫“纪律”
>> 一九三五年,林语堂先生说:“天下没有哪一本书是每个人必须要读的。
背诵,是为了拥有“携带于心”的方便性
>> 逻辑和条理一分明,意义就出现,也就容易记忆了。
>> 有些家长没有深思或连结您的前后话语,就只简单地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义,片面做下结论说:
>> 我试了一个新的方法,不让他们先看诗文,而要他们拿起纸笔,我每讲完一句的意思之后,请他们以自己的了解把那一句的用字写出来。除了知道读音,还得了解意思,才能填出正确的字,比如说“尽丹心”可能写成“进丹心”,这就逼他们得要真正动脑筋,不懂的要提问。
>> 没有网络之前,几乎所有东西都要记在脑海里,所以教育很重视记忆;现在有了网络,人脑的资源应该释放出来,去处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全是干货!
>为什么到了电脑世纪,学校还是要求孩子背诵呢?因为记进大脑中的知识提取最快,而且这些基本知识可用来验证网络上那些新知的真伪,这也是为什么信息越发达,普通常识越重要。
>> 从实验看来,记忆的本质就是一个熟悉度,熟悉东西的神经回路是大条的,临界点是低的,它容易被激发,也容易在既有的基石上添加新的东西。所谓的相似性会引发联想(Similarity breeds connection.),记忆会把相似的东西归类在一起,当我们看到它们的相关事物时,就能触类旁通衍生出新的知识。因此九九表要背,二十六个字母要背,因为它是基石,叫基本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
>背熟了就懂了”。
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