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做自己”这个概念似乎特别火,在网络上到处都能看到各种各样名为“做自己”的励志故事,看得热血沸腾蠢蠢欲动,一对比现实的苟且,就更加向往他人描绘的远方。但是生活中我们见过一些以“做自己”为目标的人,却只做让自己感官舒服的事,从不忍耐煎熬,一路潇洒,最后丧失在现实世界的选择能力。
其实做自己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活出你想成为的样子”。这是一种去追求想像中的自己的行为,认为想像中的自己应该如何,对当下的现状不满足。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方式,实现路径是:我想要——去做——获得理想的生活。设立目标,权衡利弊,可控可计划,但是这样的目标缺少一些惊喜。
第二种是“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存在导向的目标,实现路径是:我是谁——去做——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追求对自己的坦诚,重点在于向内觉知、省察、探索,去激发生命中的潜能,不断地去试错,折腾,因为坚韧,常有超出期待的结果。
这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人都会在不同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的方式。
在青壮年期,是全力奋斗追求理想的阶段,以目标导向,更容易获得成功,拥有更多的选择能力。但是当把目光放到整个人生阶段来看,活出真实的自己,才算不辜负生命带来的巨大能量。
尼采说过人的精神有三个阶段:
骆驼,忍辱负重,一切听从别人的建议;
狮子,开始说“我要”;
婴儿,“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必经过程,焦虑时不妨与自己进行对话。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