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作者: 大嫣儿妈咪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06:55 被阅读0次

今天的我突然感到了人生的虚无。不是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闪现的感想,而是今天的丧失感有一点严重。恰不逢时,这本书我终于读完了。恒例,要写点读后感。

没有要说的,日语专业的学生,请读这本书,读过后的收获超出你的想象。

我学日语13年了,专业专门专职七年学习日语,之后在日企工作或者是教受别人日语,这样的工作四年多,日语和我见面概率超过了我女儿。可是我依然不了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最根本的拧巴。

我仍旧记得,2004年我第一看见草书的偏旁时候的复杂心情,没有人告诉我需要做什么,可是也没有为什么我就是觉得要去深读一下介绍日本文化的书,就这样那本蓝色的,没有美丽图案的书,成了我先于五十音图的教材。

第一次去日本,成田机场的警卫员不相信我是第一次到日本;第一次踏上的乡村是群马那个落日余晖让我无助的村庄;接待过大江健三郎的女婿,被日本驻华大使接见过,听过徐一平老师的课,大胆地直接问过池上嘉彦教授关于なる和する的问题,看见莲舫长官在宣传车上大肆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在距离核辐射25公里的福岛大地上活跃过....这并不是我的炫耀,而是过往的经历让我以为这就是我所了解的日本。

可是,读了熊老师的书,我觉得自由和善意真的超越了我所理解的文化表面构筑的系统本身,原来自小一到太阳落山时节的丧失感和虚无感果然是可以引起共鸣的。

人类文化怎么起源的,或许最近流行的《人类简史》可以给你一个有趣的概观,但是我想说的是人类社会史文化史最终不过要告诉我们的是,对于某一意识的看法,不论你是哪种人类起源,内心的最本源的想法应该是最尊崇内心,然后上至所属的民族背景、时代背景,乃至家庭背景。小至个人,大展国家,超越民族,凸凹口型或许只是某个特定时代的暂代品,怀揣责任,实现美好的社会不是空无,人人做起,人人虚无,人人人生。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愿你我不虚此生,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你的同胞人类。西风吹过东土,不只两个世界有挫折。社会在,寻求自由和正义平衡的永在。

我爱我的祖国故土,我觉得这个没有顺应市场书名,我喜欢。

转载自2017年6月1日 大嫣儿妈咪的微博。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相关文章

  •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今天的我突然感到了人生的虚无。不是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闪现的感想,而是今天的丧失感有一点严重。恰不逢时,这本书我终于...

  • 《西风东土》

    前些天去新华书店,翻到熊培云的《西风东土》,看了前面的十几页,又翻了后面的几页,震动很大,突然觉得心里有一根弦被抽...

  • 西风东土

    这个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质的日本(春秋人格+儒家思想+天子崇拜),渐渐与中国结下冤仇。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

  • 我的书单2019【随时更新check进度】

    悉达多 西风东土 1.31

  • 从《西风东土》说起

    最近一直在努力加速度的读熊培云先生的《西风东土》这本书,这是一部类似于《菊与刀》形式的介绍日本的一本书,...

  • 读《西风东土》书摘

    如果从日本史籍里面把中国的、印度的、欧美的文化统统取出来,赤裸裸留下一个日本固有的本质,我想会和南洋土著人出差不多...

  • 《西风东土》碎记(1)

    读熊培云《西风东土》一段时间了,记下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感受。 1.事实上,人世间最难和解的恰恰是人与自己。 过去...

  • 《西风东土》读后感

    《西风东土》是熊培云的新作。本书是以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在日本的访学,初看感觉很凌乱。后面越看发现,实际上作者...

  • 《西风东土》读后感

    上层的雪很冷吧。 冰冷的月光照着它。 下层的雪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 2019-10-29 东土西风

    上午睡晚了,起床以后匆忙去听了陆老师的最后一节课,陆老师的课,总是觉得意犹未尽,听了一学期,实在是精彩!能在MBA...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xk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