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对世界失去好奇心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死亡了,我们最应该害怕的就是失去好奇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固化的观念越来越多,我们会对新鲜的事物越来越排斥,好奇心自然也会越来越少,直到彻底丧失,变成一个腐朽的老顽固。
而好奇心最大的敌人是心理的舒适区,当我们已经形成固有观念,会更愿意呆在这个固有的城堡中。接受新鲜的事物等于重新搭建一个城堡,既让我们感到疲倦,也会让我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今天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得到上分享了一个好奇心的小认知,觉得很有趣,分享给大家。
马里奥·利维奥认为,好奇心有几种类型,它的「驱动力」是不同的:
一种是感知型好奇,那是当我们感到意外,或者一些事物与我们过去掌握的知识不一致时的感受,那种感受类似有点不舒服的状态,好像非挠不可的瘙痒感。
这种好奇心的驱动力是不舒服的感觉,它会让人不快乐。
另一种是认知型好奇,其实和我们因为好奇心去学习新东西时,头脑发生的变化与获得多巴胺的路径是一致的,是一种愉快的状态,与奖励预期相关联,就是你会预计将来会得到一些奖励回报。
这种好奇心的驱动力是神经学上的「奖赏机制」,它会让人愉悦。
好奇心的神经学实验
神经学上已经用核磁共振对这个领域进行过各种实验,在实验中先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然后对他们测试。
结果发现,感知型好奇,就是当你感觉意外的时候,与这种感知型好奇相关联的那部分大脑,恰恰是大脑负责处理矛盾冲突的部分。
而与学习新知识有关那部分大脑会让获得奖励那一部分变得活跃,就好像有人给你一块巧克力,或当你坐在剧场等待大幕拉开。
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好奇心带来的这些情绪。
如何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呢?
大多数心理因素都带有遗传特征,好奇心也不例外。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好奇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基因有关。
但同时后天也同样可以做出改变,你可以通过做某些事情来加强自己的好奇心,比如问问题,鼓励人们对一些事情产生好奇心。
1、每天都去学习一些新东西
感知型好奇心是通过不舒服的感觉,让我们去探索世界,搜集信息。而且会通过认知型好奇心,在我们学习到新东西时,给到我们奖励和愉悦。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失去一些不定性好奇心,或者失去感到惊讶的能力。但是知识性好奇,我们对于知识的热爱,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几乎都是一样的。
所以,坚持学习,不管是经典还是新知,都是可以让我们保持旺盛好奇心的重要方法。
2、学会引导好奇心驱动
好奇心是可以培养的,比如一开始我不喜欢看球,也看不懂艺术作品,觉得很枯燥,我对它们没有好奇心。
但是当我慢慢对这两样事物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就会越来越喜欢,一些很非常小的细节都会去努力挖掘。
这都需要我们进行自我引导,比如:
你教小孩子科学,不要一上来就讲一些他们可能不感兴趣的东西。从他们好奇的事物开始讲起,比如恐龙。先从恐龙开始,然后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把恐龙跟其他你想要他们学习的概念联系起来。
尾巴
这篇文章有些生硬,很多东西还没有真正想清楚,全文其实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和神经学的研究结论,通过这个结论,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