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好习惯,你所认知的好习惯有哪些?阅读?早起?运动?抑或者是其它?然而萌姐却说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好习惯的定义。
怎样才算是拥有好习惯,以及好习惯到底是什么?如果我说好习惯就是人效,你认同吗?
我们首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人效?百度上的解释是:人效顾名思义,人效即人的效率,全称是“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 或“人力资源有效性(HR Effectiveness)”。人效同时也是用来衡量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形成一种计量现有人力资源获利能力的指标。
定义看上去有点不太好理解,对吧?没关系,我用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A公司全球有44万员工,年产值600个亿;而B公司有13万的员工,总产值6600亿;以上两组数据,你觉得哪家公司的个人效高?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了?肯定是B公司嘛,对吧。
说到这里,大家对好习惯的认知是不是有了改变?既然好习惯它是人效,我们所修炼的一切好习惯,是不是意味着要围绕着人效的最大价值来进行编排,而不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去培养好习惯呢?今天开心就读读书,明天兴致起就做一下运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好习惯是永远都没办法做到的,换句话说它无法为你跨界或跳槽带来任何的帮助。
习惯并不是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只要坚持够21天,就可以让你获得阅读或健身的好习惯,它其实更像是一个终身不能停歇的马拉松赛事。就拿写作来说吧,假设你坚持了一年的写作,你能说写作能力=写作习惯吗?似乎不行吧。
回归习惯的本质,如果一个习惯是从0开始,那么0到T0这个阶段,我们称它为养育期;而T0到T的阶段,我们称它为养成期。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养育期培养一个习惯的时候,人是不是会有情绪的变化,会经历刚开始的兴奋期,然后到后面的懒惰期,最后到放弃期,人的情绪会在不同的时段像波浪线一样高低起伏,这段时期会更容易出现放弃的情况。
试想一下,当我们做着一件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时,你整个人的精力是不是就更容易产生倦怠?管理情绪是会调用到我们的大脑精力,我们每顿饭供应给大脑的精力值只有20%-25%,当大部分精力被抽调去调节情绪,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更多的脑力去做判断与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被父母训后,成绩反而会更差的最根本原因。
以前我们不知道大脑是怎么运作,所以才会有错误认知与行为,现在意识到旧有认知需要改变后,我们的行为就要像电脑升级一样及时去更新我们的思维,才不会继续重蹈覆辙。
今天的内容你喜欢吗,如果喜欢记得为我点赞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