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为吴老师出差学习,我帮她代了四天的课。虽然课很多,加起来差不多二十节课,但却不累,总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
记得四年前,有一次到儿子班上送书给他, 走在教室门口,那时正在上课英语课,全班鸦雀无声,所有学生的眼睛都注视着老师,那种感觉真好,好像老师就是他们的世界,就是他们的全部。那时我就特别羡慕教素质班,素质班学生懂事、听话、上课一点也不累。 几年过去了,我现在调入了新学校,这段时间学校安排了很多老师出去学习,也让我有机会教别人班上的语文课。
在吴老师叫我帮忙代课之前,我心里还是有点负担的,我怕他们班学生调皮不听讲,到时候我就很难堪了。没想到当我第一次迈进他们班时,他们班学生都在读书,当我开始准备上课时,那安静听讲的状态令我吃惊,学生静静的望着我,我讲他听,我问,他们举手回答,课堂井然有序,没有过多的废话,也没有浪费时间,安排一节课的内容在一节课中上完了,还留了点时间抄生字。之前安排一节课的内容总是在一节课中上不完,原来是学生水平不一样,课堂纪律不一样,导致我们上课的进度跟不上。
之前就听说吴老师班是好班,学生素质特别高,也很听话,这几天上了课真得深有体会。上她班的课很轻松,作业也改得快,因为作业质量高,错的人不多,而且学生订正一下就对了,节约了很多时间。要是以后我也能带这样的班级该多好啊,当然学生本身的生源也要有,但关键还是在于老师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很重要。
今天读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134页到171页,其中“你愿意去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教书吗?”文中写道要想去苏霍姆林斯基学校任教的老师一定要爱读书,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得有学识,而且是渊博的学识。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话:“教育工作的能手对本门学科的知识基础十分精通,以致他们在课堂上、在讲授教材过程中,可以不把注意力的中心放在所教的知识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放在学生的脑力劳动、思维活动以及他们在脑力劳动中所遇到的困难上。我想苏霍姆林斯基学校所需要的老师就是爱读书的老师,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才能使班级的学习氛围好。
其实一个班级的好坏,不一定都由老师组成,关键还有一个隐形的教育者,他们就是家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首席教养者、第一位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也就是说,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孩子的一切都是其父母的折射,父母的品质将决定孩子的素养。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有的班级好,好在哪儿呢?首先他有优秀的教师资源,然后还有一群优秀的家长,优秀的家长就是我们隐形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优秀的家长,他们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孩子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该玩的时候开心玩。真的我让他们写作业本,要求半个小时写完,一节课有40分钟,如果他们在半个小时内写完了,那么就可以留10分钟给他们听歌,结果学生写作业的速度很快,虽然最后只留了五分钟的时间给他们听歌,但他们依然很快活,下课了,我还是放着音乐,他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跟着音乐唱歌,那种氛围,那种开心劲,真的是无比的快乐,我很羡慕他们,有这么一群学习的伙伴,学的时候,大家一起认真的学;玩的时候,大家一起开心的玩;唱歌的时候,大家一起齐声歌唱。感觉就像一个学习共同体,就像我们新网师这些伙伴一样,只不过他们是线下的学习共同体,而我们是线上的学习共同体。我把他们唱歌的视频拍下来发给吴老师,吴老师也很是羡慕了,觉得我和她班上的学习相处得很融洽。
是的,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这个班的学生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很是向往,也很羡慕,这样的班级是我所期待的班级,期待下学期我也能够带到属于自己的班级,我也会努力构建这样的一个线下学习共同体,让我的学生开心地学习、快乐地玩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