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墨菲定律》之小明的故事

《墨菲定律》之小明的故事

作者: 幻想家姜一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21:50 被阅读0次

以下内容纯属娱乐,如有雷同,请不要笑

事故发生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

小红:“小明,你高数复习好了没。”

小明:“我是学霸,问题不大”

过了几天

(小明在此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青蛙效应:无视危鸡才是真正的危鸡。

小明气冲冲的找到数学老师理论

小明:“为什么平时比我差的小王都过了,我没过。”

数学老师:“恩”

小明:“那个期末考试题目出的也太偏了”

数学老师:“恩”

小明:“我本应该是可以及格的,我上课每次都来的”

数学老师:“恩,你叫什么名字”

小明:“张小明”

数学老师:“恩?你是不是要找李老师”

小明:“恩”

数学老师:“他在隔壁,出门右转”

小明觉得自己不会不及格:这是自我服务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们的记忆中,会不自觉地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忽略对自己不利的部分。所以,自我服务偏见又被称为“自利性偏见”。

古德曼定量:沉不住气的小明太急于表达自己没有及格的心情,而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虽然经常上课但是却暴露了自己连老师都认错的现象。

小明气冲冲的走出办公室,正好撞见教务处主任。主任见着小明红着脸带着几分愠意,于是友好的询问道:“这位同学,你怎么了。”

小明气不打一处来,说道:“数学组李老师出的卷子太难了,上课讲的很快,,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主任:“这样子呀,你们可以跟老师反应这个问题呀。”

小明:“我们反应很多遍了,老师总以为我们水平很高。”

主任:“谢谢同学”

又过了几天

学校期末总结大会上“李老师”受到了批评......那天李老师又气冲冲的回到家,正好看到四岁的儿子在玩平板......

踢猫效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

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牺牲品。

而这一切很有可能会导致更为夸张地“蝴蝶效应”....

小明听说这件事之后,暗暗窃喜把这件事写进了他的公众号里,

小小小的北辰是小明的忠实读者,经常会浏览小明的文章,他在《墨菲定律》这篇推文中发现有错别字。于是

当天

小明感到伤心,并且总是怀念以前有小小小的北辰点赞的日子。

自从没有小小小的北辰的点赞之后,小明变得整天愁眉苦脸,眼神充满了忧郁,深深叹了一口气:

“这个月,又胖了两斤。”

阿伦森效应:我们厌恶那些带给我难过的人

随着奖励减少而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阿伦森效应”。通俗地说,就是小明的一丝不苟到出现错字,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反感心理,而这种递增情绪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反感。小小小的北辰认为小明的态度十分敷衍,导致的“取关”的发生。

德西效应:

挖掘真真正的“内部动机”。

通俗地说,就是让人们对某件事非常感兴趣(内在报酬)时,如果同时提供了物质|精神奖励(外在报酬),那么,反而会减少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

 当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的不兼容性,当人们因为兴趣、爱好或者成就感等内在报酬而努力的时候,他们相信这件事情是纯粹为自己而做的,最大的价值是取悦自己。

小明的动机会从取悦自己逐渐变成取悦报酬的给予者(外部评价体系),即使小明并没有意识到,但这种动机转换还是会随着一次次的小小小的北辰给他的点赞而逐渐在潜意识中扎根。最终,从“自驱”变成了“他驱”,也就是小明不知不觉懒得写有趣文章,而去偷偷吃巧克力长胖。

☆ END ☆

想写一篇关于心理学的科普的一篇文章,但感觉从哪里入手去写都不够好。

想来想去决定用故事去呈现,感觉科普的切入还是过于生硬。

唉......表达的也只是心理学系统里的凤毛麟角吧。

《墨菲定理》还是蛮实用的一本心理学书,em...小明还是有一点点推荐的。

这小小小的北辰真是。

(此片很长,感谢阅读)

(此片很长,感谢阅读)

(此片很长,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墨菲定律》之小明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il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