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自幼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国为了扳倒不好对付的赵国老将廉颇。向赵国行反间计,急于求胜的赵孝成王果然中计,他不顾众人反对,启用年轻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赵括接任后,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而且赵括也从小熟读兵书,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军事天分,但是实际上赵括却这般不当大用?
其实,问题不在于赵括,而在于缺少培养人的思维。
赵奢为什么能屡建奇功?
因为他实战经验丰富。
赵括“长平之战”前打过几次仗?
零。
哪怕是天才,缺少实战经验,直接带兵打仗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当代军人们经常讲一句话: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为什么实际上手这么重要?
反馈。
你学了很多原理、方法,你用所学在训练场上打出一发子弹,你信心满满的认为会正中靶心,但实际上很可能是脱靶了。
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不同,理论大多是理想化的,而实际却是有着各种变化因素,如何让理论与实际结合?
在不断地反馈中修正。
赵括也是,如果他在长平之战前,得到了有效的战场演练或者打过一些小仗,他也会得到反馈,那么,他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结果也可能会不一样。
我们做事也一样,如果只是闷头做事,做了半天,自己得不到反馈,很可能会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或者方向错了而不自知,再或者根本就无法再坚持下去。
你看那些,一直在闷头学习,想着提高成绩的人,他们得到成果与付出的结果匹配吗?
很多人的努力大多停留在“舒适区”,他们只在低层次水平的“刻苦”者着,这也是人类大脑“趋易避难”的特性。
金一南将军说:
日常的平淡能杀灭所有的志气,做难事必有所得,一定要做困难的事,干自己没有干过的事,否则要被清淡所淹没。所以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挑战,没有挑战创造挑战,这样,你的生命才能真正的绽放。
有人会认为,做难事不容易坚持下去,怎么办?
一般人会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可笑,难事容易的话,到处不都是成功的人了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回答:一件事情是“难”是“易”谁说得算?
你自己,你自己的大脑,再确切点说是你自己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我之前的文章介绍过人的三种大脑)
使这两个大脑告诉你,这件事比较难。
但是,难易却是相对的,只要你能让这件事提起这两个大脑的兴趣,这件事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比如说:你每攻克完一个不会的章节,自己就做一个考试测验,用成绩这个结果给自己反馈,你看见了自己的进步,慢慢地你就会喜欢上不断地攻坚克难,因为正向反馈,你觉得有了意思。
真正的成功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地反馈、不断地输出,你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