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这面免死金牌请婊子拿好,不谢

这面免死金牌请婊子拿好,不谢

作者: 疯狂的基德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06:40 被阅读0次

    有这么一段对话。

    “听说你和隔壁部门已婚的Lulu勾搭上了。”

    “扯鸡巴蛋!胡说八道!你听谁说的?你让他出来给我说清楚。”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嘛!别把事情闹大了。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人家告诉我,我总不能出卖人家吧?!”

    “⋯⋯”

    合情合理,无言以对。

    “听说”是一个世上最不负责的引用符号。

    它摆明所引出的一切话语、言论及观点,皆不代表说话人的所属立场。这就好像某些自媒体为了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或对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名人明星作出极其主观的判断,或说了一系列冷嘲热讽的话,甚至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之后,却标注“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此处观点”,既不注明出处,又跟一切没有根据的言论撇清了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这事成了锅,老子绝对不背。”

    身边总有这么些人,热衷于把别人的事拿出来嗨,并乐此不疲。自嗨不是嗨,要以讹传讹,群嗨才够嗨。无论是喜是悲,不管是真是假。关键是“听说”,既不必交费,又无需缴税,而且不用负责。

    “听说你劈腿了。”

    “听说你父母离婚了。”

    “听说你家的母狗下蛋了。”

    “听说你死了。”

    ⋯⋯

    要是你怪罪下来,他便立刻摆出一副受害人的委屈状,“这事不怪我,我也是听说而已。”

    如果你一定要追问是谁说的,他一定会说“究竟是谁说的我就不方便透露姓名了,你是了解我的,我不做出卖人的事。”

    意思就是“老子也是听说的,关老子毛事啊?我有权不透露告知者姓名,你能咋地?!有本事你自己找去啊!”完美地从一个谣传者的角色转变成吃瓜群众。

    更让你像吃了死猫一样恶心的是,你不生气是错,生气更错。你不生气,他觉得你在默认;你生气了,就会被扣上“由于事情暴露而恼羞成怒”的帽子,越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越有找揭发者寻仇的嫌疑。

    他没有说,他只是“听说”。轻则在你背后指指点点,重则二次传播。某天在你面前提及时,颇有大义凛然之势,不仅没有责任,还显得语重心长、劳苦功高。“我只是告诉你,善意提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怕你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却无从责怪。

    这样一边急于卸责,一边给自己立牌坊的人,我习惯称之为“婊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能让婊子把牌坊立成凯旋门的话。简直是居家旅行、没事找事的必备技能。大家感受一下。

    “听说你偷鸡摸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听说你荒淫无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听说你损人利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听说你是个人渣、脑残、废物、垃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无需择言地侮辱人,任君发挥。无论怎么攻击、羞辱、谴责,最后加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便赋予其教育意义。这个时候他的形象就会瞬间高大起来,你便成了孩子,不管有没有错,先对你打骂一通,然后告诉你“有错就改,没错就当成一种告诫”。你不得不承认这点得益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

    如果一个人强调自己的言论源于“听说”,他就没打算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如果他习惯用“听说”来谴责你,那么他的重点并不在“听说”的事件上,他就是为了谴责你尔找个恰当又不用负责的说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

    “听说”的便利就在于不仅能够及时卸除主要责任,而且省去了思考和求证的繁琐过程。只要有人无条件相信或者希望它真实发生,它就能肆无忌惮地像货币一样流通起来。毕竟没有责任心的人,总是喜欢说一些不用负责的话。

    这里请注意,不负责和不用负责是有区别的。有责不负是无赖,用伎俩卸责的才是婊子。无赖仅仅是无赖,而婊子是一个假装自己不是无赖的无赖。

    “听说”是一个很“神奇”的词语,在这个“言论自由”形同虚设的国度里,它能让一些人在八卦领域将“言论自由”的权利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凡你要陈述一个难堪的事件,尤其是说别人时,或发表一些具有针对性和攻击性的言论,乃至胡编乱造给别人扣帽子、贴标签时,只要在开篇加上“听说”一词,立马可将责任卸得干干净净。有话尽管说,反正所说有“听说”。

    “你可以说我道听途说是无知,但我无罪啊!”这面免死金牌,请婊子们拿去,不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面免死金牌请婊子拿好,不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ma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