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今天,你生气了吗?

今天,你生气了吗?

作者: YeahsBaby | 来源:发表于2016-08-12 10:07 被阅读0次

    一、你的“气”从哪里来

    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人:经常不由自主地生气,甚至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从而造成一系列或大或小的不利后果,不仅让自己烦恼不堪,也让身边人感到困扰与不适。然而,面对同样的事,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和不同的行为结果,有的人,依然很淡定地该干嘛干嘛,而有的人,俗称气炸了,甚至被气昏了头脑。那么你,想做哪种人呢?

    我们通常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情绪反应都是由事件引发,但想想看,面对同一件事,你的反应和别人的反应是完全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你有想过是为什么吗?当我们一言不合就生气,急着去抱怨事件本身不该发生,忙着指责惹你生气的人的时候,不如先静下来认真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因为,换一件事,换一个人,你可能还是在同样地生气、抱怨、指责,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别人却可能依然安之若素。

    二、你生气的真正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忍不住生气呢?你有没有听过这些熟悉的生气用语:“你为什么又迟到了!”、”我怎么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司机是傻逼吗?“.....分析一下这些语句中所表达出的共性,其实是“指责”,而指责背后隐含的意思就是:”应该是A,结果却是B。“ 而这个“应该”的主语既可能是他人,也可能是自己,还可以是整个社会。生气者的脑子里持有着这样一份“应该“的信念,一旦现实没能随他们的意,气就不知不觉冒出来了。那么,在追究到底是事情本身错了还是所谓的“肇事者”错了时,你有没有想过,是根植在你脑袋里的“应该”的这份信念出错了呢。放下“应该”这份执念,世界或许会将豁然开朗:“他可能在路上发生了意外,所以迟到了。”、“犯错在所难免,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下次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个司机可能是新手上路吧,想当初自己刚上路时,也比他好不了多少。”......这样一想,你还有那么生气吗?其实,只有把他人、自己或者客观环境架在一个“必须”如何的位置上时,当现实状况与之矛盾,你才不知不觉地生气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了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on Behavior Therapy),提出了ABC理论:

    A—Activating Experience/ Adversity

    B—Belief

    C—Emotional/Behavioral Consequence

    他认为,事实上真正引发情绪进而导致行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件的信念(认知模式),即,

    信念(习惯、判断、评价)是,情绪反应是,而事件本身,只不是引发这一因果反应模式的导火索或者说外界刺激罢了:

    A事件(导火索)→B认知模式(因)→C情绪反应(果)

    所以,当又有外界刺激产生时,或许你可以尝试着把对外的归因模式(指责事件本身或者做事的人)转为对内的归因模式(改变对事物的看法),焦点一转换,你的生气病也许就不治而愈了。

    三、如何告别气罐子

    要想告别“易生气”体质,其实可以借鉴一下习惯的培养,面对坏习惯(非理性信念)时,不要纠结于彻底改过,而是通过培养新习惯(理性信念)来替换掉坏习惯(非理性信念)这样一种模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新的习惯,就是在ABC之后,引入一个D——Dispute——质疑。当你发现自己有生气的倾向时,对当下的可能引发生气的信念发出质疑:真的是”必须“的“应该”的吗?“他不可以迟到吗?——不,他当然可以迟到,谁没有个迟到的时候呢?”、“我不可以犯错吗?——不,我当然可以犯错,谁都是在犯错中不断成长的呢!”、“他开车不可以开得很糟糕吗?——不,他当然可能开得很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车开得像自己一样好的哈哈哈。”在质疑原先习惯的信念时,如果把“必须/应该”句型,改成“最好是”句型,我们也许就能松一口气,而不再是生一身气了。

    信念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要彻底改掉,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不断对旧有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把对外界或者自己的期待放在一个合理而非命令化的位置,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要让自己生气,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你生气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ns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