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我收到外校一位领导A的电话,让我评价一个人B,算作那人的一个面试环节。当晚,很快,他们敲定了最终的调动工作。
结束电话,我始终恍惚,一是因为居然A会愿意聆听我的建议。二是因为B居然可以这么快结束一段时间的挣扎。反观自身,我的真是漫长的斗争,从去年7月开始到现在差不多刚好一年了,接下来还有一年,未来或许是1、2、4、5不详的没有经济收入的未来。
我这般意愿强烈到底缘起何处?
一开始,我是觉得目前的职业已经没能吸引我全情投入,觉得好累,人际之间没有格局的消耗。我想着换一个单位,可是很显然其他单位都是需要研究生文凭。所以,我打定主意,读书,因为只有这条路可以最快速终结我目前的痛苦。
第二次开始反思自己的求变化的动机,是源于雅思的第一次备考。我是害怕考试的,尤其听力,从大学开始老师就说我的听力需要下狠劲,所以在备考之时,很大程度地关注听力,最终听力分数最高。但是,阅读在考场里我明显意识到自己遇到一些问题,最后一篇文章,没有那么难,可是我前期被听力弄得过度紧张,导致一直恍惚状态,所以很难直奔每段的中心大意而去。
就是这样一个我极为在意结果的一场考试,让我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合漫长的学术生涯。一是听力原来可以通过练习获得较好的结果,好似暗示自己--万事万物持之以恒,必有所成。可是写作,分数最低,让我又不禁怀疑自己能不能在未来应付那么多的写作练习,包括论文。
都说学术之路努力很重要,但也有天分一说,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迷思--我,算不算在语言教学或者教育方面比别人有着相对更深的理解。
可是回到目前中小学的状态,三年时光我已经差不多吸走了我所想要的一切,剩下的几年近乎没有太多的思维提升。是的,人的思维提升主要靠自我修炼,可还是需要一个平台交流,互通有无。可是,留在当前位置,当下城市,难以实现。所以,这一次我想要的变化是基于我想要一个更能促进发展的平台。
第三次发生想法上的变化,就是昨夜的电话。目睹B的纠结可以这么短时间内终结,而我却挣扎了这么久,还是未知。难免设想,如果我也走调动这一途径,是不是真地解了我的所有诉求?昨夜我想通了,不能!
因为我所疲惫的是义务教育的反反复复,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教学上的分数拔高,而没有更多投注到研究上来。其次,同事之间的相互竞争,为了分数,为了考核优秀,需要某种程度上的站队,让我觉得自己的路途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要的是一种基于我自身能力的晋升机制,而不是外界,就像学生也算某种外界,因为要推动他们 不断学习,真地好无奈。我可以逼迫自己去做任何孤苦的坚持,独独没办法这般督促他人。也就是说,我需要的是平等型的前进,而不是上下之间的相互约束。另外,我更渴望通过自身的技能来谋取一个相对坚定的位置,而不是人情的某种牵扯。
所以,昨晚很坚定地想通了,我是为了自己的某种更高层次的自由而在一直坚持,这是我最初萌发求变思维时所没有想到的潜在动机。
很高兴现在想通了,忽然多了几分时间的恐慌感。一、写作不是通过院校要求基本线即可,是尽可能刷高分,因为高分也确实代表了写作能力的提升,这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其次,论文写作能力,其实这一块我也是要重新出发,更何况是英文的。三、人不可能只有技能的锤炼,将自己变成彻底的一个手艺人。从手艺人到匠人,这需要某种灵魂类东西的滋养,这就需要阅读专业之外的书籍,所以每日需要留出一些时间来阅读。
路漫漫,心惶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