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晚上读一下世界名著,看起来很努力,可是你一边读书一边刷微博、微信,看进去的章节马上就忘记了,于是你读了和没读没有啥区别。
你每天早上去公园跑步,看起来很努力,可是没多久后你就感觉呼吸困难,跑到你刚刚消耗完能量还没有开始燃烧脂肪时就不跑了,于是你每天跑步却没有减掉多少脂肪。
你每天在公司熬夜加班,看起来很努力,可是你每天都是无限次地重复这些程序,从来没有想过去改良这些程序,于是十几年后你还在重复这些程序,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和提升。
在知识付费的时代,可能很多人都购买了一些付费课程,比如写作,理财,化妆等;在各个社群中间来回穿梭,在混沌大学上课,在知乎,分答,豆瓣中寻找答案,甚至一块听听,十点课堂都有购买课程。看似很多,实则分散。
一直以来知道写作和英语是刚需,也购买了天天用英语课程,但说实话,从我购买至今,阅读学习的不超过5次。想必这也是大多数的现状,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你知道,你根本是假勤奋。
在学习《超级个体》的时候,秋叶老师在读《跃迁》提到了一个词:联机学习者。他从五个方面阐述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有的学习状态:
1.从记知识点,到记关键词
2.从泛阅读,到主题知识树阅读
3.从刷屏阅读,到开机阅读
4.从跟踪趋势到跟踪行业
5.从输入信息到输出信息
从这五点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知识。我们碎片化阅读的,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有组织的信息。做联机思考者,就要学会在不同事物中找联系,碎片化的阅读也可以转化为体系。
一旦遇到问题就要学习新知识,这让我们掉入了追逐效率的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知识就越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可怕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里,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圈地打转。所以我们要“破局”,要打破常规,换一种学习思路。我们是否可以学习那些能超越具体问题,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实质的知识,让我们学到的知识能够一打一大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们认知事物规律的能力。这样的学习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到如何提高:
1.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2.询问或查找重要结论的原始出处
3.构想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
你只有把知识用在改变你的行动上,才算真正拥有这个知识的第一步。正如“二八原则”,用80%的精力去学习每个领域的20%的精华.你不提高认知效率,只是追求速度,并不会提升你的学习效率,只是缓解了你的“知识焦虑”而己。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也不是比谁更能吃苦,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用联机效应,提高自己的“认知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