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做销售的时候,遇到一个姓王的女士。
40多岁的年纪,本科学历,在一家设计公司上班,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夫妻的关系也还算融洽,基本上没什么矛盾。
但她的内心却感到很孤独,表面独立的她,每次看到同事间的谈论声,总是很羡慕,她也曾经想过突破自己,和同事们主动交谈。
但不知什么原因,感觉每次的讨论都很不融洽,久而久之,她就更加不喜欢与人交流,这也让她感到很沮丧,证明她能力的只能是低头干活、拼命工作。
还有人评价她说:“她只知道干活,技术还是很厉害。就是不太会为人处世,要是她跟老板的关系好点,说不定下个晋升的人就是她。”
她听到后,内心有些荒凉和无奈,还有种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感觉。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她,感觉真的很糟糕。
最近看了胡慎之的《在人际关系中成长》,每个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关系中的自己,拥有受益一生的高质量关系。当然,在这本书中,我也找到了对于以上问题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01 “否定式”依恋
王女士就是陷入这样的情况,外面没有人,只要她自己,外界的一切事物都跟她没有关系。在这样的处境中,任何人都会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失去信心和兴趣,不愿再付出努力。
这时的她,陷入了一种“否定式”自恋。自恋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自恋,另一种就是“否定式”自恋。
比方说,你是家中的长女,你每天照顾了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但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他们还美其名曰:“你是老大,这就是你该做的。”而且,如果你哪天没有做好,面对你的,就是责骂。
但王女士却缺少了安全式依恋,她主动去和别人交谈,遇到一点挫折后,就不想再去了。她选择退回到自己的世界,拼命工作,用工作来麻痹自己,但只是暂时回避的策略,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并没有什么作用。
王女士对他人的评价太过敏感,别人认为她只知道干活,不懂人际,她就觉得很痛苦,觉得这是自己的错。
我曾经有个同学,她在上高中的时候,曾经亲耳听到有人说过她的坏话,她没有当场站出来,而是默默反思自己。此后,她总感觉有人再说她坏话,只要有人在交谈,她总感觉是在说她,其实他们只是在谈论其他的。
因为对别人的评价太过敏感,她出现了精神方面的错乱,后面就辍学了。可见,过度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件比较糟糕的事情。
02 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障碍
人际关系在形成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但这些都是必经之路,也只要完美走过,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建立好的关系。
其实,这“贴标签”也是一门学问,如果贴得好,自己会更加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如果贴得不好,则很可能会陷入其中,找不回曾经那个自信的自己。
王女士,就是给自己贴上了“不善交谈”的标签,认为自己不行,所以几次失败后,再也不想去尝试,认为自己在交际上面,就是不行。
但如果她给自己贴上“我其实还不错,只需要再多说说话,就更好了。”这样一点点进步,效果或许会更好。
人,往往在有了挫败感后,就会很容易丧失斗志,就像王女士一样,因为前面和同事的相处情况不是很好,使得她有些沮丧,认为自己后面也不可能做好,所以也就不再愿意继续尝试了。
03 解决小妙招
评价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评价也是如此,赞同的便特别赞同,反对的便特别反对,但是别人的评价终究是别人给的,不用过于纠结。
如果想要评价的话,不妨多进行自我评价,客观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改进,毕竟,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所以请相信自己的判断,你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差。
当孩子摔倒在地,总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帮助,把她抱起来,或者鼓励她站起来。但毕竟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很多的事情也该自己做了。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忙。所以,对于别人,我们不能抱有太高的期待,我们需要破除对别人不合理的期待,比如想得到别人的立即回应,很多时候,过于的一厢情愿,往往害的人是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想和别人建立联系,就需要慢慢来。如果过于着急,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最后的结果,也往往不是我们想看到的那样。
建立深度的人际关系,其实没什么秘诀,最关键的是要做到真诚。如果想别人真诚的对待你,你也需要真诚的对待他人,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来我往,才有故事。
如果一个人很真诚地付出,另一个人却视而不见,那最终的结果依然是一拍两散。所以真诚待人,很重要,即使第一个失败,也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因为你的真诚而被打动。
在《人际关系成长》这本书中用17个真实案例,不管是个人成长、夫妻关系,还是婆媳关系、职场交际,都有涉及到。而且,在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本书不失为一本难得的情感指南。
科学研究证实,一个人的幸福度,90%取决于其人际关系的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