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换个角度看世界。《结婚,选择爱你的还是你爱的?》
2019.7.7A伙伴上海辩论活动回顾
1、
辩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个两个选择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我爱的背后动机,是纯粹的选择,还是有条件的前提下。
纯粹的选择,就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和你在一起。
有条件的选择,就是满足我心里的一些内在和外在设定的条件
爱我的背后动机,是替代品, 还是新的寄望。
新的寄望:既然我爱的不选择我,我把所有的希望和爱寄托在一个爱我的人。
2、
所以我先从性别,文化和观念的来分析为什么有些这些动机的选择,最后来说我为什么
选择“我爱的”的观点。
从性别来说的,女性有两个关键词:感性 心欲难消
女生在选择我爱的时候,一般来说是感性趋势,无论什么阻碍都无怨无悔。很难被旁人的意见所左右。但是纯粹的选择和有条件的前提下,无怨无悔程度是不一样。程度深浅源于最初我为什么选择他的动机
女生在选择被爱的的时候,可能他只是一个替代品,也有可能是新寄望。这两个动机外人比较难判断,甚至有时候自己都很难清楚自己选择到底是什么,那么无论什么选择都会有心欲难受的状态。
什么是心欲难受?通俗来讲就是不甘心。不甘心的深浅来自我婚后过的是不是我的想要的幸福,这点非常重要。过的越是不好,不甘心的程度越是浮于表面化。
3、
下面讲讲男性,男性有两个关键词:理性 责任
男性在选择我爱的时候,虽有感性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偏于理性,他们会表现出勤奋、坚毅、上进。在男性的思维里它们始终认为要给我爱的世间上一切完美的东西,即便有很多无法达到的承诺,它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因为这份承诺代表着承诺。同样纯粹的爱和有条件的爱程度依然是不同的,男性取决于的方式很简单,就看他是否是“渣男”的属性。
男生在选择爱我的时候,同样也是理性在决策的主导地位。他们依然会用责任去衡量一份感情,是否值得接受对方的爱意。不过,男性与女性在选择爱我的时候最大区别的就是责任不等于新的寄望,更多可能来自愧疚。
为什么呢?主要一部分的男生无法管住自己的第三条腿,造成一些让自己失去掌控事态发生,或者迫于家族关系,致使和爱我的人结婚。判断一个男生是否因为愧疚或者其他原因的选择,主要看他对你的态度决定。
4、
接下来讲讲文化与观念
在这里我先说明一点,父母常言道:“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这句话,基本属于扯淡。我不排除个别是可以达到,但是大多数是无法做到。
主要原因是来自文化不同,我们与西方在婚姻和恋爱观观念上是有巨大的差别,总的说来西方对于恋爱程度比较浅,反而他们觉得婚后才是感情升华。而且西方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和婚姻大部分来说介入的远远没我们家庭那么的深远,所以感情是可以培养更适合西方文化观念。
我们恋爱和婚姻的观念,首先大部分是利益至上,所谓的那些门当户对,或者为子女考虑纯粹就是拿婚姻换利益。当然我不排除确实门当户对在很多方面不会表现出所谓的差距,但是也不代表非得门当户对不可。
其次就是家族链接,我们的婚姻里参杂太多家族的因素,是不纯粹,所以在选择和谁结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被左右心智。最后,就是我们是个比较虚荣的民族,所以在做很多事的时候也往往考虑周围人会怎么看,朋友会怎么看。
5、
最后说说我的观点,我选择我爱的是因为我无法全心身对爱我的负责,这是对我和她两个人的伤害。而且我个人觉得如果得不到我爱的那个人,其实也是对我的一种磨练。
磨练我的意志与精神,作为一个相亲20次的人,我时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结婚或者我选择结婚的对象,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纯粹,还是迫于世俗观念,家庭的压力等等一些外在的原因。
如果因为外在原因的挤压着我的身心,难道我就要屈服,就要向世俗观念低头???那我为什么不选择反抗?去寻找我心中我爱的那个人?即是最终结果是不好的,至少我没有什么后悔的?这个与成熟不成熟毫无关系,
因为我最近与一个朋友聊天,他和我说现在的婚姻,大多数双方都是稀里糊涂的结婚,然后又因为很多原因选择离婚,我在想这难道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该所为的事?
而且我们的社会更悲催的是,去年离婚率首次超过结婚率,就这个数据对比能说明太多问题。反过来说与其要一份将就的婚姻,还不如一个人的修行更是值得我们对人生的选择。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哪里有那么多能让你选择幸福的事?
我再补充一下,其实我对这道题看法并不是简单的婚姻或者爱情,我觉得是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的问题,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还要问清楚自己一点,我是因为逃避苦难对我的折磨?还是我愿意接受一切苦难,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