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文责自负)
写下这个题目,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轻知识似乎在中学教育中成为一种趋势。
近些年我听的专家讲座不多,至少在两次讲座上,专家举起手机说,知识不用教,可以搜索。
知识真的不用教吗?专家的话能不能听?
中学教学分工非常明确,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技,各学科均有其专业特色,有相应的课程标准。教会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在某个学科领域的专业能力就是该学科的教学目标。
现在有一种说法非常奇怪,网络时代不需要教知识,随便一查就可以知道想知道的一切。
殊不知这是最大的谬论!
掌握某一门学科知识,就可以内化为能力,比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得不就是内化吗?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是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
知识就是常识。网络谣言之所以长盛不衰往往与缺乏常识相关。比如曾经流行的气功疗法,比如差不多忽悠了大部分国人的号称第五大发明的汽车加水就可以行驶的把戏,比如各种各样各样空腹不能吃的食物,要写下去还有很多,这些谣言就与传播者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中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初中阶段轻视知识的副作用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显现。比如初中语文淡化语法知识,学生上高中接触到古汉语的倒装句就无法理解,高中教师只好从头开始教起,造成高中教育少慢差费的现象。至于讲到修改病句的“搭配不当”,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只凭感觉,但他们的感觉经常是错误的。
我不知道那些说知识不需要教的专家是笨还是坏?但我知道缺乏常识的教育正在降低专家所谓的中学生的能力。一日早读时,新转入的一高三学生读文言文有读音错误,我提示他看课文注解,因为注解里有注音。那个学生说,他不会汉语拼音!一个不会汉语拼音的学生居然一路过关斩将进入高中课堂,我只好抽时间给他补课。
这种例子其实还有很多,索性再说一个。陈同学交来的作文一点到底,当面批改作文的时候交代他先从写好逗号和句号开始。陈同学反问我:“什么是逗号?”
这种例子还是少说些,否则就太不摩登了。
我不知道如何反驳专家,但我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先有基础知识,然后才有基本能力,正如先打地基后盖楼。
行文至此,我仿佛明白,有知识的专家觉得知识无用,于是忽悠大家重视能力的培养,专家的话还是少听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