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先生曰:“‘烝烝乂,不格奸’,本注说象已进进于义,不至大为奸恶。舜征庸后,象犹日以杀舜为事,何大奸恶如之!舜只是自进于乂,以乂熏烝,不去正他奸恶。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舜初时致得象要杀己,亦是要象好的心太急,此就是舜之过处。经过来,乃知功夫只在自己,不去责人,所以致得‘克谐’。
此是舜‘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处。古人言语,俱是自家经历过来,所以说得亲切,遗之后世,曲当人情。若非自家经过,如何得他许多苦心处?”
白鹭【译文】
先生说:“《尚书》中说‘烝烝乂,不格奸’,孔安国的注解说,象已经上进到接近于义,不至于做出大奸大恶的事。
舜被征召做官之后,象还成天想着杀了哥哥,霸占两个嫂子,还有比这更加大奸大恶的吗?舜只是自觉采用安抚的方法,用义来熏蒸象,感化他,而不是直接格正他的奸恶。
文过饰非,掩饰奸恶,这是恶人的习惯做法。如果你直接指责恶人的是非,反而刺激起他更大的恶性。舜当初激得象要杀他,也正是希望象变好的心太急,这是舜自己的的过失。
有了这个教训,舜才知道功夫只在克制自己,而不是去责备他人,所以才和象和谐相处。这就是舜能够转变观念、坚韧性格、提高能力的表现。
古人的话,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总结。所以才说得十分贴切。流传到后世,经过变通,仍能合乎人情事变。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怎能体会到圣人的苦心。”
护城河【浅谈】
1、《尚书·尧典》中记载,四岳向尧推荐舜说:“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他是瞽瞍的儿子,父亲心术不正,母亲愚蠢而顽固,弟弟象傲慢而不友好;但他能和谐地与他们相处,用孝行感化他们。
2、烝烝乂的乂,就是义。烝烝,一般解作厚美,或同“增”,是增进、发扬。只增进发扬自己的仁义,不去格奸,不去指出、格正父母兄弟的奸恶。先生在这里把烝解作蒸、熏蒸。
3、本节是先生讲解舜对于弟弟的做法,大家可以把自己代入进去感受一下。先从家庭里面讲,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如果自己有了一定修为,懂了一些道理,便总是去指摘别人的是非,别人是会改呢?还是会跟你更激烈的争吵!
4、可能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他不敢反抗。虽然我们有教育孩子的责任,要给他一定的是非标准,但是,从上一章节来看,标准孩子有自己的的良知,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我们也同样应该先以身作则,然后再通过帮助孩子分析他自己的良知判断,让他相信自己的良知,而不是硬性的给他我们的标准。
5、对于管理员工来讲,同样是义所当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该批评批评,该处罚处罚,当然该开除之前还是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态度。尤其要耐心、学会等待。
6、如同大领导对群众的态度“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执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这就是我党的胸襟与格局。
7、古今圣人一也,再看先生这段话就很有感触:当你觉得你的朋友兄弟对你不好,你不要去指责他,指责会把他推向更坏的程度,也会激出你自己的坏来。你要一如既往地做他的好朋友、好兄弟,仍然以朋友兄弟的爱待之,他自然会转变过来,因为他的心中,也有“本来天则”。
绿荫掩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