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我和呦呦经常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帮豆豆们回家家。这个游戏可以让一岁半的呦呦玩20分钟呢,哈哈哈
除了可以让呦呦自己玩20分钟外,其实引入这个游戏最重要的是因为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游戏力,想象力,听指令,物品分类,精细动作。
比如每捡起一颗豆子,他都需要观察豆子的颜色,大小,并观察两只碗内当前分别是什么类别的豆子,他需要决定把捡起的豆子放到哪一只碗里。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专注力也是很好的锻炼呢
再比如当呦呦把豆子撒一地的时候,我会告诉他要捡起豆子,有几十颗豆子,这样他听指令行动,同时,因为豆子数量不小,还可以锻炼他的耐心。
至于精细动作,因为我们玩的是绿豆和黄豆,绿豆比较小,如果要抓起来需要手眼协调,食指和大拇指的精细动作。
还有豆子颜色差异,可以边玩边用语言引导,比如我会说,呦呦捡起来一颗黄豆豆,呦呦要把黄豆豆送回哪个碗中呢?是紫色碗还是黄色碗。黄豆豆放进黄色的碗。这样还能有语言启蒙的效果。
好了,说完这个游戏提升的能力之后,我们赶紧一起来看怎么动手吧
一,道具
两个小碗(他自己平时吃饭的)
两个不同形状的盘子(一个圆盘——蒸面皮的,一个长方形盘——烤箱的)
黄豆大概三十颗
绿豆大概五十颗
要说明一点的是,大家不用一定用黄豆和绿豆,只要是两种不同颜色和大小的豆子都可以。
二,第一次玩
第一次给他玩的时候,我们可以只把道具拿到他面前。观察孩子如何自己玩。孩子都是游戏高手,不用我们教他们“正确的”玩法。
没有正确的玩法,只有大人的固定思维。
敏敏的复盘:我第一次和呦呦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思想——捡豆豆,给豆豆分类,所以玩的过程有点故意引导呦呦。比如我故意把两种豆豆混在一起,演示给他看如何捡豆豆。其实大可不必,而且最好不要。我们只要观察孩子就可以了。而且这对孩子自助探索不是很好。
三,更多次玩法
后面几次要做捡豆豆游戏前,我都会邀请呦呦和我一起到厨房准备道具。让他观察妈妈从哪里取出哪种豆子。装豆子的容器是什么样的。
当孩子可以熟练轻松完成分类,捏豆子之后,我们就可以升级难度了。比如我昨晚引入葡萄干,加上之前的黄豆,绿豆,就三种道具了。
说个小插曲吧,呦呦开始玩之前拿着葡萄干说,想吃。哈哈哈,接下来他一口气吃了七八颗。正好奶奶给他喝酸奶(自制,块状),他就把葡萄干放在盛满勺子的酸奶上,最后把葡萄干吃光了……
敏敏的复盘:
后面几次玩的时候,我开始刻意什么都不说,只是把豆豆和碗,盘子拿给他,观察他的行动。他先是模仿我们之前的玩法,把两种豆豆倒进一个碗,后来他自己开始探索了,比如把豆豆倒进盘子,比如推着盛着豆豆的盘子在地上移动。
我们大人的固有思维太强大,以至于我们不容易看到自己的行为。所以,请慢下来,观察孩子,别着急,陪孩子一起“虚度”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