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气,空气中已经逐渐褪去了那一丝丝春天的寒意了,春日散发着明媚的阳光,花花草草开始迎风微笑。为了去寻觅那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风景,学院组织了去分宜县防里村进行实践活动。
出发当天,天气很好。晴空万里之中,稀薄的白云如飘忽的未知数在蔚蓝的天空中漂浮,一如十八岁的我们一样不安于现状。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渐行渐远的离开了那个喧哗热闹的城市,窗外的景色不断向后面移去。大家都在车厢里兴奋地聊着天,感受着车里舒服的冷气。我将车窗窗帘拉上,用帽子遮住了眼,准备在路上睡一觉。而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车窗外早就没有了那一幢幢高大冰冷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透着古风民情的民居安安静静的依山傍水着。偶尔,还能看见不知边际的大湖,透过快速穿行的树的缝隙,波光粼粼的湖面让人向往。对面的山上绿树成荫,竟有许多树上开满着不知名的白色花朵,连成一片。依稀记得一位学姐告诉过我来分宜需要坐火车,令人讶异的是路旁还真有一条铁轨,跟着马路一道,遇到交叉路口时便会有指示灯,它有时和小溪并肩,有时经过人家的面前,好像一位精力充沛爱四处乱窜的少年。汽车就这么不不慢地开着,窗外的风景也跟着这么不急不慢的变化着。朴素的民居和农田,慢慢地跟着倒退着,如同我们的时光,沿着没完没了的蝉鸣轻缓踱步,倒退成为过去。
汽车终于到达了防里村,我们每个人都整装待发,一下车就有许多同学钻进小卖部里,买上一支雪糕以对抗这燥热的天气。一踏进村里,我们就感受到防里作为文化村的气息了。许多农户的外墙上被画上了许多图画,介绍这个村子的历史和名人。经过一个下坡,迎面而来的是一棵巨大的樟树,让人一下就感受到这个古村落的悠长历史。
到达我们的最终目地后,一位讲解员带着我们领略这里的美好。没有大城市喧嚣,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祠堂,这个祠堂是欧阳氏家族所建造的,走进的第一眼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方便采光和通风。四周的墙上介绍了欧阳氏在这里的发展。讲解员还介绍到,在唐、宋、元、明、清年间,这个村子中中共考取了19名进士,是个名副其实的“进士村”。
后来,我们又去到了几栋古民居,其中有学堂,贞节坊,还有欧阳邵祁古宅。踏进民居时,你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惊叹,不管是门还是窗,都有精美的木刻雕花,保存了上百年,让人不由得惊叹。当你站在里面时,你会有一种你在原来那个时代的感觉,青苔,木质建筑,古宅里特有的气味,都让人身临其境。让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最后,我们去到了一个古樟群,按照防里村的古老习俗,村里每中一个进士或举人就在村口种一棵樟树,一千多年来,这个人才辈出的村子里就有了一大片古樟树林,成为这里蔚为壮观的生态奇景。巨大的樟树也正彰显了这里“进士村”的特点,古樟群的一侧还有一座星拱桥像墨,一座文昌塔如笔,近20亩的草坪如纸,一个砌成约2亩的圆台似砚,共同构成笔墨纸砚。虽然文昌塔已经消失了,但它们仍然象征着进士村书香门第的传世家风。
参观完古樟群后,我们终于踏上了归途,傍稍作休整,我们坐在了回校的汽车上,一下午的活动终于结束了。我透过车窗看天空,天很蓝,而防里依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