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伯特·安东尼【自信的秘密】笔记

罗伯特·安东尼【自信的秘密】笔记

作者: Josie_ZHANG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02:58 被阅读0次

    第一次读时便惊为神书。我觉得这本书不算成功学,也不属于方法论,算是心理著作,本书的目的就是改变你的想法。第二次读时,发现作者在写关于一些冥想,制定目标,与他人交流,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我感觉这些写的比较浅,想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我觉得可以读一些这些类型的专著,而且也不是本书的重点。

    不自信的大多数

    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不自信,而且生活得并不开心,过着没有成就且毫无目标的生活,似乎没有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他们任由自己过着平庸的生活,得过且过。他们选择循规蹈矩,因为他们对被认可的渴望远比他们自身真正的需求强烈的多。

    有时候他们也对自身的这种状况不满意,但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和失望归咎于社会,他人,环境,命运等。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种思想等于是为自己划定了一个精神监牢,使自己沦为自我判决的囚犯。

    无论我们的观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生活就是我们思想的外在呈现。除非你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否则是不可能树立起百分之百的自信的。只有你真正确认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之后,你才可以从自我强加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是的,就是“自我强加”!不是父母,家人,上司和社会,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交给别人,并且甘愿被束缚。

    树立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首先要满足你自己的需求。表面上看这似乎有点自私,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只有在我们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才能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

    改变人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各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应该放下一切,全力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是获得自由的唯一出路。

    你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我治疗的能力,你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你的问题。在打破消极思想的束缚之后,省下的便是健康,幸福,富裕和思想上的平和。你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不自信的成因及表现

    成因

    自信的缺乏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第一是从父母那里接受的一系列违背自己利益的思想和价值观;第二是在学生时代一些观念错误的老师对你做出的贬低性评价;第三,是那些过分强调自责和自我贬低思想的消极信仰。当然缺乏自信的原因还有很多,但这三个是最主要的。

    自信不足最糟糕的一点是,它会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到目前为止,造成我们缺乏自信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不够自信。尤其是母亲,她对我们的影响最深,因为我们人生中最容易受影响的时期大部分都与她一起度过。许多成年人对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执迷不悟,而这会通过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传染给下一代。事实上,父母“错误的假设”变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

    当你因初次犯错被骂“坏孩子”时,你错将别人的评价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的确是一个坏孩子。自信不足的苗头开始崭露头角。但实际上“坏的”只是你的行为。

    在被别人说成是“坏孩子”时你也会跟着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坏孩子的行径,但你忽略了一点:你的行为只不过是你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手段,如果你没能明白这一点,坚信自己是坏孩子,你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和自我贬低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扎根在你的潜意识里,最终以羞愧自责、懊悔和内疚等形式表现出来。

    拿自已与别人做比较,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这样的行为也会导致自信的缺乏。在父母拿你同你的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做比较时,你的自卑感便开始萌芽。

    忽视或不欣赏孩子的独特性,是父母的另一大失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感情,需求和意见视若无睹。他们总是用这样的话来堵住孩子的嘴巴,“小朋友要乖,不应该有那么多废话。”,或者“爸爸/妈妈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他们通常会以轻蔑或粗鲁的态度驳斥孩子的意见。

    完全通过奖惩手段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缺乏自信。这个说法可能与许多人秉持的观念背道而驰。必须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用惩戒措施去威胁他们。一旦吸取教训,他们多数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现

    1,指责和抱怨

    我们总是责怪别人或向别人抱怨,因为我们拒绝承认我们应该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负责。推卸责任总是比较容易,我们总说“问题在于他”或“他必须要改变”。

    2,挑剔

    我们对那些不接受或不同意我们价值观的人百般挑剔,试图通过证明自己对,别人错,来消除我们的自卑感。

    3,需要别人的注意和认可

    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需要听到持续不断的肯定才能确认自己是被接受和认可的。

    4,缺少朋友

    自卑的人通常都没有好朋友,因为他们不喜欢自己,所以宁愿选择独处,不与别人打交道。

    5,好胜

    如果你想自己总是赢或总是对,说明你急于想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

    6,放纵自己

    他们用食物药物酒精和香烟来麻醉自己,从中得到暂时的满足感。他们通过这些方式暂时地掩盖了自己的痛苦和自卑

    7,情绪低落

    当我们认为外在环境使我们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感到沮丧和受挫,觉得似乎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都不如人意。

    8,优柔寡断,拖拖拉拉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都害怕做决定。他们因为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去做那些自己“应该”或别人期望他做的事,于是干脆就什么都不做,或者是能拖就拖。,

    9,自怜

    因为我们对别人的依赖感导致我们需要被人关注和同情。我们常常通过生病的方式去控制别人,因为我们知道“扮弱”可以引起别人的怜悯。生病时,其他人会同情我们,并会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

    让大脑保持清醒

    你的觉醒程度与你所能接受的有关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认清事实,你才能获得自由。这是决定你的人生能否得到改变的关键。

    自信是建立在内心的确信和安全感之上的,而内心的确信和安全感取决于你是否已经弄清是非对错。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很多问题大多归因于我们“错误的确信”。

    “错误的确信”即我们确信某事物是对的,而事实上它们是错的。错误的确信通常源自我们的“意愿思维”。我们希望一切都能如我所愿,而得到的便是一个被我们的信仰过滤了一遍的世界。这会使我们对真相视而不见。

    只有在认识到自己错误地确信了某事物之后,人才能改变自己。人类的烦恼大多源自欲望(且是没有实现的)。我们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地球应该按照我们的意愿旋转,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或有什么样的成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逃避现实”。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已经接受的思想或者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深信不疑。人们一旦相信某个观点是正确的(不管事实上到底是对是错)就会将其奉为行为标准。无论这个观点有多么荒谬,人们都会本能地搜集证据来维护它,除了通过亲身经历或学习提高,没有其他办法能使他改观。

    许多人认为可以单纯依靠意志来改变生活。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思想中的消极观念会导致失败。如果你对错误的观念深信不疑,无论你的能力有多高,目标有多么远大,付出再多努力,意志力再坚定也无济于事。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对当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状态下清醒过来,“错误的确信”限制着自身的能力,只有清醒过来,才能挖掘自身潜能。

    到目前为止,你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现在是谁,将来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类内心桎梏的根本在于对自己的无知。若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现状他就不可能获得自由,不能驾驭自我,最后只会沦为作用在自己身上的支配力的永久的奴隶和玩物。

    所以我们要扩展自己的观念,勇于面对现实,面对真相。

    你选择束缚还是自由?

    学会独立

    要树立自信,一定要先学会独立。许多人认为独立意味着对他人疏离,冷淡或不友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独立的人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与他人和睦相处,同时也保持着自信和沉着。

    独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别人比我们更聪明更能干。这使我们常常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我们总是向外界伸出求援之手,希望别人或环境甚至上帝把所有该我们自己做的事情全部做完。我们的依赖性由此陡增,总想要操纵别人,变得顺从、爱与人攀比和竞争。

    独立不仅仅是你能够独立并成功地处理事情,独立更是勇于面对内心对成功的渴望,是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你应该怎样、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拥有什么的启示。当我们学会正确地理解我们内心发出的“信号”,跟随自己的直觉时,我们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随波逐流。

    改掉依赖的坏习惯

    依赖是依赖者和被依赖者共同打造的牢狱,对双方都有害无益。当你习惯性地仰视别人时,你的依赖性就产生了,依赖者总是认为别人比自己聪明。它开始于你将自己与你从心理上服从的某人做比较的时刻。

    某些人的依赖性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愿意放弃个人的权利去迎合其他个体、价值体系或宗教信仰的需要。他们觉得能够找到一个可以盲目依附的个人、团体或宗教,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他们将自己的幸福交付给这个人、团体或宗教。当然,在遭遇失败时,他们也有了可以推卸责任的对象。

    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不要指望他人给你幸福、鼓舞、爱和动力,这样就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感情,使你感到伤心、孤独、生气或失望。

    所以你要该掉依赖的坏习惯,保持独立,一旦形成独立的性格,你就不必再拖延或逃避你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你有足够的信心,自我肯定,并会用沉着的姿态去迎接人生的每一个境遇。

    克服想要操纵他人的欲望

    小时候,无助的你对他人的施予和帮助产生依赖感。很快你发现,你的哭声可以唤来一个大人照顾你。所以你很快便学会在被抱起时微笑,被放下时哭泣。

    这个简单的练习便是你操纵他人的苗头。于是整个孩童时期你都在发展这种技巧,让他们注意你。这样,在你人生的开始阶段,你就让自己对他人的认可产生了依赖,遇到他人否定时便认为遭到了拒绝。小孩子这样的行为还可以原谅,但作为成年人,这样的行为就是在自欺欺人了。如果你还在试图操纵别人为你做那些你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那么从心理上来说你还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人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孩子的各个年龄段,都应尽量建立他们的责任感。

    致命的顺从

    顺从是人类最大的心理弱点之一。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是什么使我们大家如绵羊一样相互跟随?因为我们都试图融入集体。如果我们拒绝顺从,很多苦难都会烟消云散。

    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没有要自己做出重大决定的经历。大人们常常剥夺我们这个权利,代替我们做出决定。就算我们努力做了决定或提出自己的意见,也极少受到重视。最终决定权在父母手里。我们要么同意他们的要求,要么就只有尽量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

    慢慢地,我们长大进入了青春期,我们将不得不自己决定什么对我们才是最好的。这个从少年到成年人的转变令人感到恐惧。他们面对未来,没有丝毫准备。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体制,也大大地忽视了这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正是在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我们选择了“顺从”

    不幸染上这个恶习的人很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想要成为一个伟大而独立的人,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根本就做不到,因为他总是期待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注定了他的失败。

    顺从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永远不会满足,不断地从别人那里寻求赞美和认可,小时候、寻求的对象是父母和老师;工作了以后,对象变成了老板和同事;结了婚,对象又换成了他的配偶。他需要有人在身边不断地赞美他,这样他可怜的自尊才能得到慰藉。通过对他人认可的追求他逃避了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责任,完全将自己的康乐寄托在人身上。实际上,他已经在精神上沦为了别人的奴隶,变成了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失败者。

    攀比的后果是畏惧

    尽管他已经做得很好,但对失败的恐惧却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宁。攀比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总拿自己与别人做比较的人其实是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

    他害怕别人比自己强,认为他们比自己优秀,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永远都无法与别人相提并论。对于比自己弱的人他同样心怀担忧,他认为他们似乎快要赶上自己了。如果他在某大公司任职,他会一直观察周围的人,看谁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尽管他已经做得很好,但对失败的恐惧却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宁。

    最后他得出结论:度过余生的唯一方式就是战胜别人。他最关心的是在他虚构的梯子上,他是否能成为站最上面的那个人。他的生活也因此而了无生趣。

    赞美的毒

    人们是如此地喜欢那如音乐般悦耳的赞美之声!许多人不惜一切只为得到它。他们宁愿失去金钱,卖命地工作,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为那赞美之词。这样他们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只去做那些能得到赞美但不一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

    对赞美的追求意味着你必须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每当你犯了错误或你认为所做的事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你就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你因为没有做到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责怪自己或感到内疚。你不停地问自己:“我做得够好吗?”但总想做到足够好的人,会强制性地形成一种“要比别人好”的需求。烦恼由此产生,并不断叠加。在各方面不管你如何努力去超越别人,你仍感觉不够,因为在你眼里总会有一些你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存在。这是一场你永远都无法获胜的游戏

    我们对赞美趋之若鹜,那就是我们在孩童时期对父母认可的依赖。赞美最有害的后果是它会让你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认同感。你做了好的事情,赞美会说你很好;犯了错误或表现不好,赞美就会说你不好。只要你不符合赞美你的那些人的标准,你就觉得自己令他们失望了,自责之感油然而生。而结果是,那些赞美你的人将你置于一个受他们控制的位置。如果你了解他们的意图,他们就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当他们想从你身上得到的东西超出你愿意或能够给予的范围时,他们就会停止赞美,任自责的情感去折磨你。他们知道,只要能使你感到自责,你就会赴汤蹈火只为重新获得他们的认可。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你必须停止对赞美的追求。不要以任何理由去仰视任何人,这样你才能逃脱追求他人认可的怪圈。不再受到赞美的诱惑或责备的胁迫。

    从别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你的基本责任是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愿意挣脱束缚的人,其实是在促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禁锢了自己,也束缚了被依赖的人。

    你错误地认为依赖、操纵、顺从、攀比和竞争是你幸福的源泉。除非让自己从这样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否则你创造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当你决定去做所有你力所能及之事时,你才能从精神和肉体上得到解放,才能得到你一直梦寐以求的自信。

    缺乏自信是意识上的问题

    简单来说,缺乏自信是意识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意识”:意识就是你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来感觉和理解一切影响你生活的事物的工具。它是你生活经验、环境、知识、智力、直觉、本能和你五官感觉到的所有东西的总和。

    最重要的是,它说明了你对个人价值的理解,即你对自己的看法。

    你始终都做得了最好

    感到很意外吗?许多人初次听到这话时都很吃惊。一直以来都有人跟你说:你可以做到更好。

    事实上,你永远不可能做得比现在更好,因为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决定了你只能做到这个程度。知道更多并不等于可以做到更好。只有在你的意识水平得到提升之后,你才能做得更好。

    只有当你承认你目前已经做到最好时,你才能感到快乐和安宁。

    接受现实

    要知道,你所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和大部分身体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你不接受自己/别人的现实情况或抵触某个你目前迫切想要改变却有心无力的局面而造成的。你拒绝或无法接受现实,是导致所有问题的根源。仔细想一想引起你失望和沮丧的原因,你会清楚地发现,你其实是在拒绝接受某些你无法立刻改变的现实境况。

    我们之所以不接受现实,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可以改变它。但无论我们接受与否,现实就是现实。只有当我们主动认可并接受它时,这种抵触心理才能被克服。

    改变的关键在于,接受别人的所作所为,不要怀有你必须纠正他们的心理。无论他们的个人意识有多么错误或荒谬,你都要尊重他们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自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必须学会接受自己,爱自己。如果你总是在评价自己,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评价别人,从而发展为不接受他们的现实情况或意识水平。

    价值评判的破坏力

    造成人类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倾向向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我们希望别人都按照我们的价值观来生活,一旦有违,我们就会感到生气甚至甚至愤怒,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每个人的意识水平都不尽相同,别人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的标准。

    如果你打算停止价值评判,我希望是因为你认识到了是非对错之类的价值评判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因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做着他意识水平范围内的事,既不能超过也不能低于他目前的意识水平。

    停止对别人的价值评判,因为你知道那是不合适的。首先,你必须要停止对自己的价值评判,只有这样你才能开始爱自己,爱别人。当你学会爱自己欣赏自己,你就不会再苛求自己,批评自己。

    了解你的动机

    动机,描述了在某个时刻你愿意做某件事的态度。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动机的,即便自身没有感觉到。

    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对你个人某个需求的响应,这些需求由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决定。无论是积极地追求成功,或者懒散地坐在椅子上,两者都是有动机的。从本质上讲,没有人可以驱使你,每个人都是在自我驱使。通常,你的基本动机是要在精神,身体,情绪和思想方面“感觉良好”。如果任何一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就会感到沮丧和焦虑。然后你便会采取一切你认为必要的行动来让自己感到舒服(即使这些行为会伤害到你)。

    如何激发你的动机

    如果你想要做出对生活有益的改变,你就必须要评估你每一个举动可能带来的好处,看是否明智。你和其他人的所有举动都可以被看作是“明智”或“不明智”的。不要总是以“好坏、“公平或不公平”、“对或不对”的标准来判断一切事物。它们都只是你基于你当前的意识或共同的社会意识而做出的道德评价。

    “明智”和“不明智”这两个词不带价值评判的成分。你可以用它们来审视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并根据你的意识水平来判断这些行为到底明智与否。你判断的只是某个人的“行为”,而不是这个人本身。你的行为可能是“不好的”,但你本人永远不会。

    不能以告诉别人他们“必须”或“应该”做什么的方式去动员其改变,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主动决定下才能真正改变。你可以激励、恐吓或威胁他们,但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动机只是暂时性的,它的目的是要摆脱你。除非他们认识到与不改变的代价相比,改变可以带来的好处,否则是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习惯模式的。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意识水平得到提升之前,他们会迟迟按兵不动。

    不要感到自责

    自责(也作“内疚”)是最常见的社会压力之一。由于很多人都习惯于依赖别人的认可,所以每当外界让我们感到自责时,我们就不能妥善地处理这种情绪。

    自责是操纵者最有用的武器。操纵者的主要任务是使我们感到自责,让我们迫切地需要尽快重回他们宠爱的怀抱。

    自责的几个类型:

    1,父母让子女产生自责

    小时侯,父母常常让你感到自责,他们认为自责是不错的表现。如果他们不喜欢你的举止,他们会说你是个“坏孩子”。父母不知不觉地将自责当作控制孩子的工具。你慢慢形成了通过取悦他人来避免产生自责感的习惯模式。你的惯性思维使你深信,顺从是取悦别人最好的方法。从而,你形成成了一种永不停止的、想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迫切需求。

    2,子女让父母产生自责。

    孩子也频繁地利用自责感来操纵父母。孩子们这样的行为是从大人身上学来的。

    父母希望被别人看成是“模范爸爸”或“模范妈妈,如果孩子认为他们不爱他/她,他们就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孩子常常通过这样的语言来威胁父母,“你根本不爱我”或“某某人的爸妈就不会这样对他/她”等。

    3,爱情关系里的自责

    “如果你爱我的话……”这句话是男女朋友之间频繁用来操纵对方,让对方产生自责感的最有效语句之一。

    如果这些话不起作用,我们常常会借助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如冷战、拒绝亲热,伤害感情、生气,哭泣或发脾气等

    自责在爱情里的另一个作用,是当对方的行为违背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时,用来惩罚对方。我们不断地提起对方过去的行径,提醒他曾经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有多让我们失望等。只要能将自责的游戏继续玩下去,我们就可以让对方言听计从。我们利于自责感去“纠正”他们的行为。

    4,社会使我们产生的自责。

    它始于学生时代,当老师跟你说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或你让老师很失望时,这个时候自责的情绪就开始在你心底萌芽。

    5,性方面的自责。

    以前,手淫,婚前性行为,色情资料,同性恋和堕胎等被认为是不道德或罪恶的。

    6,宗教信仰使我们产生的自责。

    在对“完美”的错误理解下,许多宗教教派根据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建立起各自的道德价值标准,并向那些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们灌输自责的情感

    7,自我强加的自责。

    自责最坏的形式就是自我强加。当我们认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或社会道德规范时,就会感到自责。当我们回往过去的行为,发现自己做了不明智的选择或行为时,我们也会产生自责的情绪。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感到自责,是因为我们想要显示我们在乎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是在为自己的行径进行自我惩罚,并企图改变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从头再来。

    自责总会伴随着惩罚

    惩罚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抑郁、自卑、缺乏自信/自尊、身体失调、丧失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等。不能原谅别人、坚持心怀怨恨的人,同样也不能原谅自己。他们都是饱受自责情绪折磨的人。

    企图忽视错误的后果跟坚持自责没有两样。对于错误,应该像对待眼中沙一样。发现问题后,不要为此责怪自己,把它解决掉就可以了。

    从过去吸取经验

    从过去的行为中吸取经验教训,这对于自信的形成非常重要。但是,为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自责,并不等于从过去吸取经验。从过去吸取经验的意思是,基于你的意识尽可能地承认错误,分析问题,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悔恨、自责和羞愧上。这些负面情绪只会阻止你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因为它们只会让你的意识停留在过去。

    意识停留在过去的人,不可能积极地面对现在。因为人的大脑无法同时面对“过去”和“现在”这两个现实。如果你的意识只关心你做过或本来应该做什么,那么你的现在只会由气馁、焦虑和迷惑堆砌。原谅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学会去爱

    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去爱”。如果你一直在寻求别人的爱,那么你的一生都会在失望中度过。爱,始于爱自己。你首先要爱自己,之后才能希望别人爱你。

    如果某人对你不公正或不公平,学会原谅他吧,因为宽恕也是一种爱,而你可将这次经历铭记于心,从中吸取教训。

    学着去爱你所有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给了你在爱的意识里成长的机会“每天都跟自己说:我正在爱的意识中成长”这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听从内心的指引

    有助于你解决所有问题或改变人生的自信和力量,就藏在你自己身上。我们内心的意识造就了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我们把意识分为三个部分:浅层意识、潜意识和超意识。

    精神磁性定律

    电具有磁性。世间万物都“带电”,包括你的身体,所以,你也有磁性,要学会用你的磁力去吸引(而不是排斥)那些你想要的东西。

    无论你意识关注的对象是什么,不管是疾病或健康、成功或失败、富有或贫穷,还是爱或恨,你都会对它们产生吸引力。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即了解你的真正需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吸引来的只会是迷惑和混乱。

    不了解自己真正需求的人,吸引来的东西都不如意。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成功、友谊、爱情、幸福和安全,但由于他们的意识过于集中在那些他们不想要的事物上,从而导致得到的东西不是他们想要的,而想要的东西偏偏又得不到的局面。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恐怕只有万分之一。

    比如,许多人说他们想要成功,而事实上他们想要的根本不是成功,而是想要省略掉为了成功而必须要付出的努力。

    如果你期望最好的东西,你就会吸引他们,如果你期望最糟糕的,它也会变成现实。自信是通过积极的期望建立起来的。

    当你期望某个积极事物时,按照吸引定律,你会如磁铁般将你期望的东西吸引到你的身边,今天的期待就是你明天的人生。

    浅层意识

    浅层意识通过你的五大感官: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视觉,来接收信息,因此,它的限制性最强。由于感官不一定准确,所以我们常常会通过浅层意识接受错误的思想观念。

    为了摆脱浅层意识的限制,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内心寻找真理之源。真理仅来自于内心。继续在外界寻找,就等于继续让自己受制于那些使你停滞不前的事物。

    潜意识

    你的潜意识会基于你浅层意识接受的信息产生反应。如果你的浅层意识对某事物深信不疑,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毫不质疑地接受浅层意识所认可的信息,记住,潜意识接受失败和成功的容易程度没什么差别,它也会为你提供能够导致失败或成功的途径。

    潜意识不会分析,它只会以高度的忠诚记录下你浅层意识传递给它的所有信息。它记录下你在身体,思维,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所有经历。这些经历加在一起,就决定了你目前的意识水平。

    超意识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力量的中心,它可以指引我们选择最好的道路。人类这一卓越的能力就是“超意识”。超意识统领着万物的秩序。

    比如鸟儿搭巢,没有谁教过它们。完全是直觉在指引它们。就动物而言,这叫作本能,而人类,则称为直觉,它通过意识指引着我们,只要我们向它敞开心扉,它就会引导我们走上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靠潜意识而不是浅意识

    许多人完全基于他们的浅层意识来行动和做决定,因此他们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

    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让潜意识来引导我们。

    潜意识对我们使用的语言毫不质疑地接受,无论这些语言是否积极。积极的语言对我们的人生有建设性意义,而消极的语言只会毁掉我们的人生

    你要学会使用积极的语言,一遍遍地重复它们,直到它们被你的潜意识当作事实接受。

    要释放潜意识的能量,关键是你能否感觉到它所起的作用。因此,你必须先勾画出最终的结果,相信你可以得到你梦寐以求的,并假设你已经拥有了它,然后,享受这一刻的快乐和兴奋。

    在你的大脑构想你想要的东西时,你受限的浅层意识可能会通过你的智力来与你作对。它会跟你说你的渴望或需求是无法实现的,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相信它!记住,来自浅层意识的信息受限于你的五官感觉。你应该相信的,是潜意识对你的内心指引。

    通过冥想听内心的声音

    第一步:放松和放开

    肌肉一旦紧张,就会消耗你的体力和精力。要避免这种分散你电子能量的状况,你可以伸展整个身体,放松所有的肌肉,然后笔直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

    慢慢地舒服地做深呼吸,感觉自己在逐渐放松。呼气时感觉放松是正常现象,现在通过挤捏的方式来收缩和绷紧你的肌肉,先从手臂、手掌和肩膀开始,接着是背部和腹部的肌肉,最后,放松你的大腿、小腿和足部然后再做一次深呼吸

    我发现,此时最好的语言,是“放开”,对自己说“放开吧”再一次深呼吸,重复刚才的语言,直到你感觉自己已将所有的顾虑、担忧和负面情绪完全抛开,继续重复刚才的语言,你会逐渐平静下来,你的意识变得空白,再有任何有意识的思考,此时,你的身心会处于一种自由和接纳的状态

    第二步,伸展和倾听

    超意识通过潜意识向你发出直接指引和直觉。潜意识就好比一根两端开放的管道,一端接收来自超意识的创造性想法,另一端接收浅层意识发出的指令

    当你有任何需求或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简明扼要地将它陈述出来。注意,我说的是要“简明扼要”。心智是无所不知的,因此你根本不必告诉它任何事情。在陈述之后,释放你的思想。让你的大脑像雷达显示器一样运转,然后感觉它的指向力。敞开你的心扉,跟随你所接收到的任何直觉或指引。

    之后,做出倾听的样子,就好像你期待听到什么一样。我在前面说过,当你在思考你的需求或问题时,你会很难进入冥想状态。在这个三步冥想过程中,先将一切琐碎事务撇在一旁,在你准备好之后,再将它们倾吐出是来,凝神静听。冥想,是一个抑制思维分散、聆听你内心的过程,而不倾听你的喋喋不休或浅层意识。

    倾听、接受并谨遵你的直觉行事。当它要你不要做某事时,当它告诉你要改变某事物时,你应该立即照办。如果不愿意放弃走寻常路,你的人生就不会得到改变。记住,如果你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你就只能继续获得你一直在获得的东西。

    第三步,幻想和肯定

    花一小会儿时间,对你所有的渴望加以幻想和肯定。只要你的意识选择相信,任何被重复无数次的话语(尤其是与幻想相结合时),将来就可能会变成现实

    想象你面前有一块银幕,你通过切换大脑虚构的图像,看到银幕上的你正在实现你的渴望和需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你可以改变你的人生。秘决在于,你必须幻想自己已经拥有这些东西。如果你想要健康,就想象自己非常健康;如果你渴望财富,就想象自己已经拥有无数的钱财,并在恣意地消费和享受,幻想你的支票簿上有大笔的余额;

    通过积极的肯定或语言来增强这些幻想的效果。你可以在本书最后―章提供的语句中选取,也可以自己编造,在幻想的同时重复地默念它们。永远记住:语言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克服恐惧和担忧的心理

    恐惧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情绪,它对自信心的建立有着致命的挫伤力。如果让恐惧主导你的人生,你就不可能创造你真正渴望的生活。如果你的思想总是聚焦在失败上,那你注定会失败。失败是因你持续重复的思虑而预演产生的。

    我们的担忧千丝万缕,但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我们没有生活在现实中。好好想一想。只有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未知的将来或已成往事的过去时,你才会产生担忧。如果你的意识聚焦在现在,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担忧。例如,此时此刻你担心吗?当然不!为什么?因为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这本书上,一心不能二用,所以就阻止了你的担忧。

    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到那些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中吧,最后你会发现,原来你的恐惧不过是幻觉。大多数情况下,恐惧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对大脑的使用多于身体而引起的。如果你想的太多而不采取行动,你就会产生恐惧感。

    不要害怕改变

    我们尤其恐惧的就是改变,这让我们没有安全感。而想要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就是要敢于改变。

    不要怕改变,怕不一样。如果想要摆脱平庸,你必须要肯定你确实想要与众不同。所有杰出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正是他们鹤立鸡群的原因。

    要克服对改变的忧惧,你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改变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将你的意识集中在改变的益处上,而不是恐惧改变或虚构出莫须有的艰难困苦。

    将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能使你生活变得更好的一个契机。当你接到调任通知,或你所在的部门和你的工作岗位都被取消,你的爱人离你而去,你不得不移居另一个地方,或当你的汽车遇到故障时,不要总习惯性地产生悲观的思想,而要多想想它们可能带来的积极结果。如果你停止抵触它们,学着接受改变,并期待新的、更好的经历,那么,好事总会发生。当你准备好改变时,好事就会到来。

    不要害怕失败

    时你学到的所有东西,都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犯错学会的。有的东西你学会了,有的没有。如果没有学会,你可以重新再尝试,直到学会为止。你不会责备自己,也不会放弃再尝试。我们把失败当作我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逐渐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你认为失败是错误的,你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你不敢再去冒险或碰运气,因为你觉得自己必须时刻给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积极与他人交流

    交流或沟通不仅限于书面文字或口头语言,我们还通过其他形式与他人交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举止甚至沉默。

    学会倾听

    不知你是否发现,在与别人交谈时,许多人似乎都等不及地想让你快点停下来,以便他们可以开始说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在听你说话,他们的脑子在快速地转动着,忙着排练他们即将要说的内容。他们都想说,而让你听。

    所以与他人沟通时,最重要的技巧莫过于倾听。优秀的倾听,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沉默。不耐烦、厌倦、挖苦、无礼打断、不赞同或不重视别人的讲讲话,都会导致交流鸿沟的产生。

    如果没有得到你的倾听,他会转身去找其他人,会想尽办法让别人倾听他。如果他是孩子,他会以撒泼、摔东西或与兄弟姐妹打架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是学生,他则会表现为逃课或抵触学习;如果是你的配偶,他她可能会采取冷战或夜不归宿的方式;如果是公司员工,他就会抱怨或发牢骚。每个人都会想办法让自己得到倾听

    选择话题

    记住,交流是双向的,有人说,有人听。你首先得抓住别人的注意力,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倾听。要抓住别人的注意力,你就得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人们对什么最感兴趣?是他们自己!他们想谈论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计划,他们去过的地方,以及他们的过往经历。永远都不要忘了这一点。

    人们最不喜欢谈论的。就是交谈的对象,“你”。他们不愿意听到你向他们抱怨或倾诉,诸如生病,烦恼或消极人生观等话题。要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而且要只谈论积极的内容,在你感觉不太好时,避免向别人抱怨或发牢骚。如果你习惯于抱怨;说明你已经把抱怨当作获取别人注意和同情的手段。常常抱怨的人,久而久之在别人的眼里,就变成了“痛苦的象征”。他们会开始躲避你,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令自己不爽的人打交道。抱怨不仅会影响别人,你自己也会因为不断的重复而变得更加沮丧和烦恼。

    结交益友

    你结交的每个人都会对你的生活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因此,不仅你的言论应该保持积极,还应尽可能地只和积极的人交朋友。

    积极的人,会鼓舞、激励和帮助你朝着更有意义的生活迈进,而消极的人只会通过奚落、贬低和抱怨来消耗你的精力,他们总是会向你发牢骚和诉苦,控诉世事的不公,配偶的不理解和老板的不重视,他们永远都感觉糟透了。

    抓住一切机会,将这些些消耗你精力的“吸血鬼”赶出你的生活,多结识一些可以鼓舞和激励你的朋友

    不要告诉他人你打算赚一个亿

    你不应该将时间用于向别人倾诉你的人生目标,这是一种变相寻求认可的方式。

    向别人透露你的人生目标,会浪费你本该用于实现目标的宝贵精力,同时也给那些想要控制你的人提供了反对你的机会。

    许多人都会劝你放弃目标。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或拥有更多的东西,他们会竭尽全力去阻止别人打破平庸。不要给他们这个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伯特·安东尼【自信的秘密】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zc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