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陶作礼赞——草野拾忆(一)

陶作礼赞——草野拾忆(一)

作者: 旅历在人间 | 来源:发表于2024-05-19 13:07 被阅读0次

    谈及孩童时代的乐趣,自然的草野便是让欢呼雀跃的存在。回想那时的一点一滴,至今也便还有着深切的感动!回望过去二三十年,相比现在那时候物质并不那么地丰裕,但在那个地域所能带给下一代的,却是远比现在孩子所能体会到的乐趣更为别具一格,亦别样多彩!

    最为重要的是,那种乐趣并不止于物质,更超脱物质,甚至在精神上,无疑是更为丰盈的!

    在远去的记忆里,对大多事物都已模糊,但还依稀留存着有关一件已为现代社会太过于陌生的器具——陶器的过往。不知具体从过去的什么时候起,就便突然接触到,当其他同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我们却有幸能欣喜于黏土及陶土的可塑性,而每当看见随着陶轮不停地转动,陶土被拉坯成各式各样,那种惊喜真实而又纯粹。

    幼时每次路过制陶的作坊,总会看见师傅们把陶土和水依照适当的比例掺在一起,然后就像和面一样进行揉捏,再打散以及重塑,因被水润滑过又在匠师手艺的加持下,制作出来的成品自然也更为结实牢固。等揉搓成合适大小的土团,再进行醒土之后,师傅们便把成型的陶土移动到工作台,这时的土块也已被加工得柔润发亮,只需再进一步塑造成型,这时候通常把我们看得格外出神…

    相比现代的各种电动或手动的泥塑工具,全自动的转台和转盘是提升了制作效率,但量产的陶器虽是唾手可得,千篇一律的气质却总给人以难出其类的韵味。所以,那时的纯手工制作以及打磨,再是师傅们对于细节与质地的严控把握,那份独具匠心的工艺追求尤显得极为珍贵!师傅们始终近乎执拗地保持着全程纯手工的制作初心,不厌其烦地将手中的每一件作品进行精心地打磨,也不禁让人动容!

    而每当这个时候,年幼的我们也总是看得出奇,看着我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竟还有幸被师傅们邀请来体验陶制品的制作过程,我们欣然接受并兴致勃勃,师傅们也便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毕竟年幼,虽然在于专业知识那时的我们一无所知,但学习以及动手能力倒是不甘落后,每次在师傅们的教导下,我们也总能做出令人欣喜的各种小玩意儿。

    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要属二哥做的机器人和泥菩萨了,男孩子总是爱玩,但做起什么事来就是精,用川渝的话来说就是“从不拖泥带水、拉稀摆带,总归干得漂亮”!那时候途径一块高地,总忍不住抬头向山崖上眺望,也全是因为那上面有着一尊泥菩萨和一个泥塑的机器人,不仅菩萨惟妙惟肖,机器人也更是逼真。听放完学的大孩子们讲,那全是二哥的杰作,而且为了避免被破环,二哥竟还翻上了山崖,把它们放在了靠近顶部并向外凸起的山石上。

    向上看看那么高的地方,大概也只有二哥他们才能攀得上去,我们这些小孩子自然只能膜拜,再看一眼那泥塑的造型,简直就是每个小孩子迫切渴望拥有的心爱之物。不知道那两个泥塑到底在那上面待了多久,反正最后还是被人拿走了,大概能有那样精致的泥塑玩具,也是大孩子们所梦寐的。从此,泥塑也便在心里生了根,再无论是什么时候,也无论是哪里都忍不住驻足和玩味一番。

    还记得17年有次在东部的旅行途中,去到一知名景区再次有接触到制陶工艺,时隔二十余年再次邂逅,喜出望外之情也溢于言表。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一起参与进来的都有至少百余人,当时仅是利用模具手工敲打出来一匹骏马,为此都还高兴了好久,也终于再能与年少的自己有过一次难得的重逢!

    但回想家乡的匠人师傅们在追求工艺制作上的那条孤独与清贫之路,耐得住寂寞也终究才能守得住花开并享得了长远。不曾想我们一时的趣味竟是他们要用一生来完成的使命,而在时代洪流的席卷之下,他们甚至又不得不被迫在半路放弃自己耐以维生的生计。

    总感怀于当初生存并没有泯灭他们对于制陶的初心和热爱,反而却点燃了那份以终为始的激情!回想他们利用脚踩的方式精确地控制着转轮,将自己的技艺、意念与工艺、艺术理念融入作品,使匠师独特的风骨气韵以及独一的创造力一一展现!

    还记得他们熟稔地把一块块或大或小的陶泥固定在转轴,拉坯好瓶身后又迅速利用刮板进行打磨,转动转盘以使其依据惯性而不停地运转,转瞬之间泥块便被抚得均匀而圆润。速粗匀细,在进行大块加工时,转盘转速飞快,而在制作小型器具时,转速便又慢了下来,一切都在师傅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父辈们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将如此枯燥的重复变得浪漫,即便是简陋的陶舍他们也对此饱含深情,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也便孜孜不倦。毕竟,制陶在于他们是有趣的,更是生动的!孰能生巧后便能随心所欲地掌控,对于他们,那是他们的整个人生,而对于自己,那是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因为有那份精神力量的感染,也更因此而初步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丰富以及乐趣···

    用一整个人生把一抔黄土变成一件艺术品,不仅仅是生存之道,也更是生活的艺术。这场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蜕变过程,也是对于传承的极致信念。对于他们,用自己的一整个人生将工匠精神进行更完满地诠释便是追求的极致!

    想来往往健谈与乐谈的人眼睛和心灵都便更为明亮、心性单纯,与之交心时交流到兴之所致,往往也总免不了一番滔滔不绝,但值得也更难得!在审美情趣和生活质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现在,回想那最为简单原始的坚守,那最自然朴素的寄托,最初的感动以及美好依然存在···

    不知道当初师傅们是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初衷,还是对生态以及自然的执着,才借以用陶作来寄托和雕琢生活。但眼见他们一如既往地热忱与执着地追求着自己为之经营半生的事业,也曾不止一次感动于那一点一滴勤恳朴实的付出!

    回想满地铺陈的陶器在那几位能工巧匠的手下制作成型,各种各样的器皿便于眼前一一展现。用于盛水或酒的陶罐、花盆、泡菜或酸菜坛、茶具、锅具、陶碗等等,让惊讶的是有的还被制作成各种形状,有的也还有盖并且严丝合缝。以前制陶也多用于生产生活用品,比较少用作工艺用品,等一件件精致的成品以及风格各异的半成品被呈现在眼前时,激动的心情也难以言表!

    记得等它们制作成型后便被一起堆入窑坑内,再入土窑进行烧制,通常直接利用柴木火烧,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700~1000摄氏度。所需的烧制时间也较长,升温过程大约需要15-20小时,以保证不会产生裂纹,高温一般2-4小时,降温也需要10-15小时。待烧制完成后,柴火直接在体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燃烧后的灰烬也便落在陶器表面形成‘落灰釉’,使得陶器色泽温润且富有层次和变化。也曾有幸目睹过那些陶制品从熊熊烈焰中出窑,那一刻也实在让人惊异不已!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作坊鼎盛时期,无论寒暑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师傅们忙碌的身影,每次都不顾高温在土窑前翘首以待,仿佛燃烧的不只是陶作,更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但等陶器没落之后,土陶技艺几近失传,师傅们也便四处离散而去,即便在之后的童年时期,也不曾再有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再去追忆,确实连制陶的作坊在十几年前也便难逃被取代的命运…

    但从根本上宁愿选择相信,作为曾经的手艺人,文明、技艺与传承在他们的身上从未有过脱离。毕竟,任何文明的衰亡都将是莫大的遗憾!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局外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以此作为营生并已热爱了半生的上一辈呢?在那之后,也宁愿相信并祝愿它永远能在世代的传承中一步步走向新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作礼赞——草野拾忆(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ag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