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完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任务一是通过合并多件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们根据脑海画面找事件是一个很棒的方法。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三件事,且用最简洁的“谁干什么”的方式概括出来,只是在划分内容时,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中间的过渡段产生了争议。很喜欢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互动解决问题。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三件事之间的关联,从时间线上能看到事情有先后,从逻辑角度可以分析出前一件是果,后两件是因。任务二是理解周恩来立大志的原因。孩子们抓住“崛起”一词的理解倒推理由,那就是中华不强大,就是文中所说“中华不振”,然后抓关键词句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表现,体会周恩来的心情,最后理解他立志的原因。后面做练习,发现孩子们竟然卡在了“立志者当效此生”一句话。说明我们预设的难点不一定就是学生真实的难点,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做教学调整。
上午接待了同学带来的德育参访团队。我带着大家参观了校园,然后交流了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实施情况,学生发展中心交流了我们党建带队建的品牌,蒙志学院交流了幼小衔接课程。原计划安排一个现场互动交流,因为他们到来的时间晚了一些,又必须在十一点半结束参访离开,最后遗憾地取消了这个环节。
紧接着回到教室,因为孩子们出现了扰乱课堂的现象,必须和那几个孩子好好聊一聊,帮助他们认识到尊重课堂、尊重知识有多么重要。然后继续和昨天那个闹情绪的孩子继续聊天,因为他还留有消极情绪在身上。今天的聊天开始涉及他的家庭。他滔滔不绝地讲,其中不乏很多负面的情绪、偏激的语言。听完后跟他讲,我约了他的家长来,请他告诉我他希望我转告那些内容。他又巴拉巴拉说了很多条。我稍做梳理,他的父母就到学校了。和他的父母聊了大概两个多小时。先和他们说了孩子的想法,确认孩子说的内容有多少属实,有多少是夸大的感受。家长很真诚地表达孩子说的大多数属实,是他们忽略了那些细节。于是我也很坦诚地和他们沟通了我的思考与建议,重点涉及他们夫妻之间相处模式、家人之间的沟通模式、家庭容错文化以及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打造等等。送走家长,又和另一个在课堂里情绪失控、随口乱说话的孩子聊了半个小时。帮助他理清楚自己到底说了什么话,到底该说不该说,为什么,以后遇到类似的状况,应该怎么办。孩子刚开始有些抵触,我告诉他,我们对事不对人,就是把事情理清楚,以后就能把事情干得更好。他放下了戒备,和我讨论起当时的想法,试着寻找恰当的语言再一次模拟表达。最后,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今天就这样过去,其间还干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回到家已经十点多。时间啊,不够用,简直不够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