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抉择》里读到“如果你希望员工高质量的完成某项工作,就必须让他们理解所从事的工作价值与主要内容。”
高中
联想到,当很多人高中迷茫为什么要学那么多课程,比如生物、物理等可能以后永远不会用到,却苦于高考要考,被动的学习,有些老师也会如此认同,或者有些仅是简单地说句,以后会用到,在那个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然而老师也帮不到我们。现在想想,多希望老师那时会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比如,有些东西或许用不到,比如物理,但是学这门课程可以提高你的推导、逻辑、综合分析等能力,总体来说,也可以锻炼和提高你的学习能力,这些潜在能力却是十分珍贵的,而且,你学得好,那也能证明你的能力,你便会有了好大学的敲门砖,并且你以后选择专业或者择业也多了选择和机会。并且可以让物理老师多讲讲物理的奥秘,从而带动大家去好好学习。而并非当时一直仅仅有口号,好好学习,仅仅是满天飞的卷子,毕竟我们都是人,也是有思想的,而并非一群学习机器去机械的学,而是应该让大家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我驱动,主动学习。但高中时,并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至少有很多高中如此)
大学
联想到现在上大学,仍有很多课程,很多课程我们知道它是有用的,但大家还是有很多人并非主动地学习,或者也不怎么听,然而老师们也好像习惯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或是没有高中的那份斗志了,也习惯了同学的旷课,习惯了有人玩手机。但我想说,如果老师给我们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真门课,它的重要性,我们工作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它,并且该如何应用,我想如果老师这么讲,想想几年后要工作的大家大多会去主动地学习,毕竟这门课程此时被赋予了明确的学习意义以及价值,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可能还会联想到到如何应用,从而从本质上提高效率。而并非老师在上面讲自己的,学生在下面玩,或者像读高中那般一板一眼的听而不去思考。老师反倒是觉得自己倦了,懒得管了,释然了。因为由此组织行为学课上,老师有次提问大家,“如果你是老师,大家课堂上在下面玩手机,你会怎么想或是怎么做?”(因为这门课也有挺多人玩手机)其实很多同学回答了,老师自己也阐述了观点,但我却都并不赞同。因为他们无非是“提醒”,“警告”,“自己应对自己负责,想玩就玩吧”,“提问他们问题”,“扣平时分”之类的。
但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我是老师,我会自我反省1.自己讲课是否单一枯燥不够生动引人入胜2.是否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等等。3.找那些玩手机的同学谈谈,谦虚坦然的听他们真实的意见或建议。4.做出改善,增强课堂趣味性,给他们更多实例应用等教学技巧。因为既然我教这门课,我是一位教师,那么它就是我的一份事业,工作,我也要找到自己工作意义——将知识和思想真正的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老李满天下。所以教书也并不是每年重复着同样的课程,我也可以不断更新案例,研究调查近期某些公司的案例,课堂也需要创新,所以也有很多名校上课教室人满为患。但是,我的大学,至少我的专业老师却并不具备这些。
上面所言好像全是老师的原因,可能因为我们老师(仅指一部分)的思维或者想法里并没有这些,但同样,既然上大学了,学生自己怎么不自己想想,查阅资料,想想学习这些科目课程的意义,自己查案例进行分析学习。毕竟大学也是更多靠自己学习,但还是有不少同学(至少我们学校是)上课还是好好听的,比如线性代数,很少去思考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怎么在各个领域中用,好像也是像高中一样,听课、刷题、考试。同样是同学也没意识到这些,或者意识到了也因为各种原因不去这么做。
基于以上,我觉得国家应该让教师也学习心理课以及其他课程,来提高课堂的质量;作为学生的我们,既然因为高中的或是失误或是其他原因,进入了现在的学校,或许失望,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已经过去了,我们眼前应该为自己第二次选择——工作、考研、留学或其他做充分准备了。
读到心理学,讲到,我们应当成为一个明智的用户。一个有判断力的思考者要超越已有的信息,发掘隐藏在信息表面下的真正含义,以理解信息的本质为目标而不被表面的映像和风格所迷惑。
◎认识到个人偏见能歪曲对事实的理解。
◎成为思想开明而又好怀疑的人:认识到大多数结论都具有尝试性和不确定性;寻找新的证据来减少你的不确定性。
◎避免把相关关系推论为因果关系
从前把家长、老师的话奉为金科玉律,现在想想严谨科学的实验尚存在观察者偏见,以前的地心说理论也可以被推翻,所以对于任何信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能因老师说,专家分析而不加选择的接受,因为他们也是带有自己价值观在教书,在研究。
多阅读,多思考,多行动,你的价值观会不断更新,从而看到更真实更丰富的世界,发现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有发现美的眼睛,那时的自己更加自由与独立,同时那是的自己也会更美,因为会思考的人是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