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是有时间了,偏头痛的问题减少了,就可以思考了。
精神支撑在青年时期受到了挑战,她的力量在慢慢减弱,消退,我察觉了。似乎挫折变多了,看的书变少了,没有了支持,情绪失控,人容易焦虑而沮丧。书的好处在于指引方向,给人以安慰,以支持,以无私的智慧。书是看不完的,一本一本,看多了,自然会产生影响,读的时候是未知的,书会帮助你,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但是前提是要先去接触她,了解她。就像交一个朋友,当你困难时,她愿意为你慷慨解囊,但是你们要先成为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书看多了,也一样。12岁读《简爱》,让我开始思考平等,每个人都穿过坟墓来到上帝脚下,人人生而平等。13岁读《叔本华哲学论》,书里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与智慧,人在晚年是很难享受幸福的。14岁读《培根随笔》,大概了解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没有知识的智慧,如泡沫一般脆弱易逝。基于对两本书的理解,我转变了对母亲的态度,解决了我与母亲的矛盾,一年以后,母亲说,有我在她身边,是她的幸运。15岁读《圣经》,只看过几页,只记得一句,爱是恒久的忍耐和恩慈。这本书也为我带来了一个朋友,一个宝贵的人。16岁看《白鹿原》,改变了我的生死观,不算大彻大悟,可以放下执念去生活。17岁看《百年孤独》,复杂的人名,复杂的关系,复杂的概念,这本书如迷一般让人费解,隐约意识到活着的人都生活在自我的孤独世界里。18岁了解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缓和了我与父亲的冲突,当时认为父亲像李尔王一样专横,作为李尔王的女儿,考狄利亚依然爱他,按照本分,不多不少。我向她学习,父亲开始变得柔和,不再专横。我也爱父亲,按照本分,不多不少。
这些书都影响过我,其余看过的书,列举不完,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也许是化作了骨血,消融在我的身体里。体现在我的整个人身上,他们说我有智慧,我常常只是搜罗看过的某本书,提一点点书中给出的道理,那智慧不是我的,不过,懂得运用它们,是我的聪颖。总有人怀疑读书的作用,这个读书,纯指阅读,一本书没什么用,别人为何呕心沥血去完成它,使它存在于世上?那是他人智慧的结晶,是长辈对晚辈的爱与关怀,能出书的人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而言,都是长辈,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可以指导晚辈的成长,成人,成才。古人的书学问就更深了,所探讨的问题更加晦涩,古书不好读,所以我常常只捡看得懂的书。《论语》是课文,非学不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过以后常怀有这一份自省。
一直没有停止阅读,却似乎没有了影响重大的书,只是一直在偷窥这个世界,以孩子般的眼光。《萧红散文集》让我感慨人生何以悲凉,《发条橙》让我不敢对善恶问题轻易下结论。诗集一直读不懂,不过我喜欢顾城,喜欢海子,诗里有美好,有进取。他们后来都自杀了,他们的生活并不美好,也不再进取。《包法利夫人》让我思考婚姻,欲望,爱与责任。一个女孩为什么要走进婚姻,太多的欲望要如何处理,如何爱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包法利夫人似乎都不懂,她只是任由欲望牵着走,放纵自己,伤害所有爱自己的人,只是一味向所谓的真爱付出,最后谁也不在乎她。这是以桃色事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一个女人因为不守本分搞婚外情,最后她死了,死于欲望和虚荣 ,丈夫因为太爱她,最后也死了,他们的女儿成了孤儿,被送到孤儿院,最后成为工厂女工,可以想象,因为大人的不负责任,女孩的一生都极其悲惨。更深刻的问题以后探讨吧,这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内涵不会简单。福楼拜的作品,都在说明,人生是没有幸福的,你不用追求,也追求不到。这是在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课上学的,还没有系统的阅读他的作品。现实主义意味着绝望,因为现实是可怕的吗?
我忘了我看过的书,这两年忙忙碌碌,明明看了,却似乎无所得,不像从前那般。总是要应对很多,可是精神的力量在一点点消退,不是不见了,而是遇到的挫折没有了相匹配的书,没有理论支持,没有方向,没有指引。以前看过的书,完美的解决了遇到的所有困难,我记得它们让我敞开心扉,变得精神饱满,更有力量,乐观,开朗,坚毅,自由,我喜欢这样的自己。喜欢浴火重生的感觉,挫折是财富,一个人的成长从来不简单,如果太简单,活着的体验也不会太深刻。
我在背《道德经》,虽然我始终不懂,想追随智者,想知道老子在说什么,古老的哲学,古老的智慧是否会解开那些困惑,给沉重的心灵一丝安慰。我看了朱光潜的《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只知道作者对青年充满关怀和善意,不知道他谈了什么,读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他给了青年人一个很实在的建议:迷茫的时候,多学习,或者多挣钱,对以后都会有用的。我想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性》,《恶之花》,《爱你就像爱生命》,《生死场》,《庄子》《悉达多》,《把时间当朋友》《红楼梦》……想安安静静的读书,不用担心时间不够,挤时间读书实在是亏待它们了,也亏待了自己,在忙忙碌碌疲惫的生活里,没有了心灵的栖息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懂得它们所有的好。《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我只看了开头,它说青年成长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暧昧、矛盾、骚乱的历史。一个人唯有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得胜,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这是译者的话,我再也不能忽视它了,高中时期总是认为自己还不需要面对青年成长的问题,所以就放下了阅读它的想法。总不能一直做一个孩子,需要人照顾才能存活,从物质到精神,都应该长大了。现在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冲突了,还没达成和解,我希望她们好好谈一谈,沟通的媒介是阅读,是思考,是写作。不是他人太多的安慰,不是工作,不是课业。本来生活有选择的余地就少之又少,疫情更是让人一直在做困兽之斗。没关系,哭过以后站起来,走下去。成长就是一个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吧。
我原先是没有朋友的,只有书,还没有识字就开始看书,识字以后看了更多,同龄人问我,为什么会懂那么多,为什么会有这个年纪的人没有的阅历,沧桑,见识?因为我喜欢看书,喜欢自由的探索世界。真正的朋友和一本好书一样,让我受益匪浅。没有一个朋友的陪伴是长久的,也没有一本书能解决我所有的疑惑。我难过了,无助了,情绪失控了,只是应该去看书了。我不怕未知,也不惧未来,只要还有学习和阅读的机会,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好,我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还在,希望还在。
对于年轻人,这个世界太多的未知,未来更是深不可测。青年人,你是否找到了自我,成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如果还没有,就努力吧。在灾难面前,自己要有支撑,不论是精神还是其他,才能对世界有所奉献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