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时候换来的是委屈!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时候换来的是委屈!

作者: 琐事反思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00:48 被阅读263次
    南美.哥伦比亚.山间随拍

    是不是一直都很有同理心,工作生活中经常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有时候为此会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可有些时候对方不一定领情,让自己倍受打击还很委屈呢!委屈的时候拿出自己的处事逻辑怎么分析自己都没错,剩下的是郁闷,或是埋怨对方。

    相信有很多和我类似的朋友应该从小就因为会体谅别人被表扬、称赞,我们一直也引以为豪的标榜传承这一美德。回首童年往事很多时候可能幼小心灵把体谅和讨好混为一谈了,记得小时候我是大人们眼里特别懂事的孩子,我做的-每件事似乎都符合大人的预期,特有同理心。记得最典型的事就是每每安慰伤心生气的爷爷 ,爷爷是三里五村有名的邪老头,做事要求特别高,家教特别严,任何人和他一起做事达不到他的要求,他马上就会厉声呵斥,被呵斥的人估计这辈子都不想有第二次。说说他的要求有多高,比如在打谷场上帮他扫地,扫的干不干净那是最基本的,包括拿扫帚的姿势,弯腰的角度,扫完后土地上留下的脚印要成一条线等等。和爷爷在一起生活的日子真的很难熬,感觉就是一地雷阵 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妈妈的脾气也不咋样有时候他俩就吵起来,吵架后他一生气就出走3-4里地去一条大河边抽烟,家里人都习惯了没人管他,只有5-6岁的我每次自己去找到爷爷,悄悄的坐在他身后陪着他抽烟看河水,然后轻轻的劝说他和我一起回家。当时为啥那么做我也不清楚,也许是讨好爷爷希望他以后不要太凶我,也许是心疼爷爷,也许是为了赢得爷爷的认可,当时的心里状况对个5-6岁的小姑娘来说有点复杂。记得每次陪爷爷回来都会从不同的人哪里听到小孙女真贴心的表扬。后来成长的岁月里经常听到类似的夸奖和肯定,当然也处处得益于此,没觉得有何不妥。

    南美.哥伦比亚.山间随拍

    前一段时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琐事让我自己百思不得其解,自认为体贴周全的安排没有得到期望的反馈,引起自己习惯性的连锁反应开始搜罗各种负面因素,从技术角度自己能够平和处理和面对这些琐事,但是内心就是无法坦荡的解析其中缘由,对于对方行为的不解还是经常在眉间萦绕,恰巧刚读过《重新发现自我》这本书其中提到了正面接纳自己的不适,然后刨析事件背后真实的因素,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我借用了一下这个方法,先是重复告诉自己不开心现在的状况,然后仔细琢磨是那几件事情让我感觉糟糕的,同时又像剥洋葱似的一层一层把问题陈列出来:

    我不满意的具体事件是什么?

    不满意的情况下我做了什么去改变它?

    对于这件事情本身我在结果发生之前有没有机会做点什么改变结果呢?

    我期望的满意结果是什么?

    不满意对方的反馈那么我有没有事先告诉对方我的要求?

    当在为他们安排一切之前,还有我在替对方着想做这些事的时候的初衷是什么?

    有没有期待什么样的回报?

    当我把一个个问题回答完以后,豁然开朗,我把盯着对方不妥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事情本身,发现了自己的一大缺点就是假设每个人在没有沟通的前提下都互相理解和体谅彼此所谓设身处地的所做所为,理想化了心有灵犀。

    南美.哥伦比亚.山间随拍

    辞职创业两年后才真正觉察到当时自己在工作环境中一些处理不当之处,记得我支持过多任不同风格的上司,当然相处的关系也是天差地别,有心有灵犀的挚友,也有知趣不投的战友。和下属都相处的很融洽,现在我才悟出来是因为当时在我的脑子有根弦,认为作为上层领导体谅理解下属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看看这是一个有问题的逻辑,难不成每个人只能和体谅自己的人相处吗?那又如何去面对缤纷多彩的人生,生活圈子岂不越走越小。别人不体谅我又有啥错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逻辑和标准,体谅二字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我所谓的体谅别人是习惯也好是情愿也罢那是我的事,和别人怎样对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如果我想要别人如何待自己,就需要锻炼自己能够坦然表达的能力,把自己的需求讲清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半径已经逐步全球化,社交圈子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规模和形式,社会环境变化之快造成年代认知鸿沟,如果我们不能突破区域认知局限无论我们遵从的文化多么神圣,曾经的经验如何丰富,都很难应付当今缤纷复杂的新格局。

    南美.哥伦比亚.山间随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时候换来的是委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ep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