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觉得开启一段新生活应该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从美国回来还煞有介事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半月的“适应期”。然而事实上回国之后迅速就被闹腾腾的生活给淹没,无缝衔接地回到了熟悉的忙乱中,预想中的感怀片刻也没有出现过。
想起美国两年,现在只能勉强拼凑出几个模糊的意象:明媚的,新鲜的,喧腾的,寂寞的。置身其中的时候,那两年是一种立体的完整的体验,但是就在两个月后,能够捕捉的只剩一些支离的碎片。趁碎得更彻底之前说几句。
“MBA给你带来了什么?”
这个问题难度直逼“What matters most",一头一尾,一定要让你拷问一下灵魂。
具体的层面的收获,除了Demarzo的作业外,可以总结为一些tips:多倾听,真正地了解对方;不要轻易get emotional,往往自己有先入为主的假设;注意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和影响;懂得拒绝和反对,我的default常常有反作用;不用太较真,放轻松。当然,这些都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而更宏观的层面的收获,总结起来,就是学习用更广阔和深刻的维度来看待别人和自己。
许多关于他人的认识是来自于touchy feely和talk。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也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做事方式、人生选择总是跟他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系。过去在一个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圈子里,我跟别人的许多变量是一样的,因此这个变量本身也被我给忽略了。重新发现这些变量,我觉得至少让我在认识世界的维度上又丰富了一些。
对于自己的认识更为波折一些。首先许多行为层面的feedback让我对“别人眼中的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说靠谱,不够tough等。然后就产生了一些learning goal,想要改变一些行为,实现新的形象,比如Path to Power。后来越来越觉得有一个问题根本就没有想清楚,就是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不是行为层面可以解决的了,又是一个需要走心的问题。相比起怎么做,做什么永远是难得多。这不是读一个MBA就可以解答的问题,倒是让这个问题本身更加凸显了。
以上这些认识毕竟还是个人的功课。所幸有一群朋友可以一起反思、审视和探讨,让这些认识有所启发和回响。深夜聊天的酒和眼泪,过去的和今后的,让这段经历都更加圆满了。这群可以一起成长的朋友,让所有的收获都翻了倍。
MBA这一页就翻过去了。希望更好的风景还在前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