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
‘’范式诚信‘’——原来古人早己立下了守信标杆

‘’范式诚信‘’——原来古人早己立下了守信标杆

作者: 六尼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10:11 被阅读0次

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现如今恐怕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据老辈人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关系也十分融洽,用夜不闭户来形容都不为过。那么问题来了——国人是从何时变得互不信任了呢?有人说十年“文革”让人心变硬了,也有人说是“打白条”让人心变凉了,还有人说都是让钱给闹的,如此等等说法不一。但不管是何种原因,普遍缺失诚信已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国家把诚信列为公民核心价值观之一,大力倡导;法院将失信人员挂上黑名单,明令限制。人人渴望被相信又难以信任他人,犹如身在局中又难以破局。

前些天读书,再次看到范式张劭守信的故事。忽然就有了一些感想,有了想写点啥的冲动。先大概说下这个故事吧:东汉时期,山阳郡人范式与汝南郡的张劭同在京城学习并成为好朋友。后来范式请假回家张劭相送,他对张劭说:‘’两年后我一定拜访你的双亲,去看你的孩子"。两人就约定了日期。两年时间匆匆而过,北雁南飞,秋叶已黄。看看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张劭就让母亲准备酒食迎接范式。母亲说:“这都相别两年了,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这么相信当初的诺言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一定不会爽约的。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来。多年以后,范式年老辞官归家,因忙于事务一时疏忽了他与张劭约定的“重阳鸡黍之约”的时间。看到重阳节已不能赶到张家,范式不肯违约又无计可施,就对妻子说:“常听古人说,人不能日行千里,魂却能日行千里。做人诚信为本,我死也不能失信,让我的魂灵去汝南赴约吧”。说完自刎而死。张劭梦中得知噩耗,连夜白装素裹,千里奔赴山阳,在范式灵柩前哭倒于地,随即身亡。百姓感其重信守义,遂将范张二人同葬一墓。州太守将此事奏报朝庭,汉明帝怜其二人信义深重,给予褒赠,以励后人。封范式山阳伯,封张劭汝南伯;拨银两筑坟修庙,墓前建庙号“信义祠”。这便是典故“鸡黍之交"的由来和成语“范张鸡黍”的出处。

我就想,虽说范式以死践诺的方式并不可取,但他们重信守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古人两千年前就如此推崇“诚信守约”,不是给我们现代人'树立了标杆?本打算行文至此结束的,突然又想到: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崇诚信守信,大家苦于缺乏榜样和激励,难以形成广泛的重信守诺社会氛围,何不借古喻今,将“范式诚信”的故事结合新形势广为宣传。因为“范”字本就有模式榜样标准的含义,“范式诚信”有形式有内涵,优于"鸡黍"类古代式表述,便于记忆联想,利于参照自省。岂不更好!

相关文章

  • ‘’范式诚信‘’——原来古人早己立下了守信标杆

    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现如今恐怕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据老辈人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

  • 做一个持续对己信守承诺的人

    诚信乃做人之本,人人都喜欢与诚实守信之人打交道。 这里的守信更多强调的是对别人的信守承诺。 我国古人就特别重视诚信...

  • 说教训看诚信【杂文】

    古人曰:“人无信不立”,可见诚信对于人生而言,是另一类骨头。诚信,意即诚实守信,诚实指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守信指讲...

  • 摘读《给》~~~

    十一、给诚信——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 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 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 3、失去诚信,百...

  • 一诺千金

    古人看重诚信,有时过于性命。对于坚守信约者,全社会共敬之。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以守信而闻名者,许多载入了史册。仁义礼智...

  • 诚信德

    【每日一句】 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 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 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 3.失去诚信...

  • 有所求就有所限制

    做人一定要坚守诚信,守信,才能获得信任,信任比任何东西都珍贵重要,失去信任,寸步难行,诚信为处世立品之本。 人生常...

  • 优秀家长的9个好习惯(四)

    诚实守信 民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国无信不兴。成功之道就在“恪守诚信”。诚信作为人类文化的道德范畴,它是人之所以为...

  •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诚信是人的立世之本,诚实守信,也许眼前会吃一些亏,但长远来看,诚实守信非但不会吃亏,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 李...

  • 诚信

    人,贵在诚信。 既然答应了别人, 就要守信。 守信是一种美德, 是长久的事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式诚信‘’——原来古人早己立下了守信标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id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