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惜别,岁末将至。
“春运”这个特殊的词眼在中国这个人口庞大的国家,早已平平淡淡。词汇的特殊意义可能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真正的体会他带给返乡人的苦恼与喜悦。苦恼于购票困难,很难买到自己满意的往返车票,喜于终于结束了一年忙碌的日子,与家人团聚。

前一阵子,距离春节假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春运的车票就已经开始起售。身边异地的同事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能抢到回家的火车,想进办法。有个女同事,家在安徽,手机上设置了五个闹钟,到点准时开抢,一旦错过,准是要在办公室抓狂一阵。跟那些运气好的人相比,她就显得有点背了,至今还未得到回程的车票。
回想起儿时的春节,再看看现在的春节,已经缺乏了那种节日的仪式感,更多的只是一个回家看看。当初那个挨家挨户拜年的你,似乎已经消失在岁月里,更多的是选择一个人在家陪陪父母,也许那样才让你感到更加的温暖。
国定春节假日就那么几天,回想每年的依依惜别,今年又有什么区别。重复的往返,成为了一个漂泊在外奋斗人的一种仪式。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个北大留美的一个学霸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他把一切怪罪于父母的 “过度关爱”,这也引出了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有的时候父母的国语溺爱,过于掌控孩子的选择,对他们可能是一种伤害,无论在性格,或者是在对未来发展的方向都会是无形的阻碍。反过来说,作为父母,尤其是中国的父母,在照顾孩子的同事,更存在一种征服感,你是我的孩子,是我把你养大,你就应该听我的,这样的思想,在很多家长心里存在。他们理所当然的管教孩子的一切,折断了他们放飞自我的翅膀。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权威与自由,权威过大,就没了自由,自由过大,谁知道会如何的无法无天。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大城市的资源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无法拒绝的诱惑,他们在那里才能施展才华,漂泊实则无奈之举。有些人可能只是为了逃避,就像新闻上那个学霸一样,这样的人,内心深处应该也不会有所谓的漂泊感吧。

所谓漂泊,是心系家乡的港湾,肉体与灵魂的分离。
愿所有漂泊的人,将得之美好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