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己上一周的状态,那么最贴切的莫过于丧到极致~这个丧不仅是工作还有生活,当然更包括自己的心情~如果你问我上周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很难过的事,我会回答倒也没有,只是单纯的不想工作不想和任何人交流只想默默的发呆静静的无所事事~当然似乎年龄一过30,现实中的一切不会管你状态好不好,都会逼着你让你带上这些一时半会甩也甩不掉的坏情绪,不断的五斗米折腰~只是越是这样就越要警醒,因为人不是永动机不是过去不用思考的工具人,所以当对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一点兴趣时就要立马驻足思考,这样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然于我而言,这样的思考是有价值的~为什么呢?今天这篇简书就来聊聊我放慢脚步后的一些思考~
首先,不要把人想得丑陋更不要想得过于美好
和我共事近半年的小伙伴最近提出了离职,我一直觉得她肯定会离职只是时间长短而已,虽然成功预测了她的离职,但万万没想到这个离职最后会弄得我怀疑人生~记得当天离职面谈时,她对的敌意从言谈举止中表露的一览无余,比如说话时从不正视我的眼睛,虽然挨着坐但她的凳子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距离桌子和我都很远~当然除了这些,我们之间的谈话更让人窒息~从她的表达中我听得出,主要的离职原因是和我一起工作压力太大~除此之外,还有平常的沟通不顾及她的感受、对她冷暴力等等之类的~反正用这位小伙伴的原话说就是“我其实是一个挺外向也挺能和人沟通相处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和你配合不来~”
听到这样的话,我无比诧异万万没想到在职场这么久竟然第一次会这么被人评价~我自知自己要求很高,也会把这种高要求有意无意的带到别人身上,但如果说做任何事没有过程反馈、工作中经常需要上级照顾自己的情绪、一遇到不会做或者不擅长得事就直接拒绝~这样的状态怕是换哪个领导都会遭到排挤吧~当然不是在解释什么,只是那天我突然意识到,以为单纯没有什么心机的人可能会埋颗雷让你睬~以为对别人好的最后别人可能无所谓,在此之前一直觉得和这位小伙伴的相处虽说有摩擦但不至于仇恨深到这个程度,但当对方展示出这样的状态后,我才慢慢反应过来过来,原来我以为的真的是我以为~
经过这个事所有人都安慰我说,“不值得呀~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等等之类的,表面上我微笑着点头附和实则内心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小伙伴所说得那么不堪~所以一边表现出不在乎一边又在否定和怀疑,很难说自己的状态到底要如何才能修正到正常轨道~当然在此过程中,我告诫自己不要把人想得丑陋更不要想得过于美好~人性的复杂远远不是靠以为的、看见的、听见的,就能决定的~所以,尽可能的去善待每一个愿意为你好愿意为你付出的人吧~
第二个感想:与个人而言,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与所处的环境融洽相处
从北京回到这个五线小城市,在这个五线小城市工作的近2年时间里,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与所处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在大城市更看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但在小城市更看重的是忠诚与奉献,看你能不能即使没什么工作也能周末过来加班~看你能不能接受朝令夕改的政策变化~看你能不能领导说什么就只管干什么,不会有过多的个人想法和抱怨情绪~说实话,上述这些直到今天我都不能完全接受,当然这也就导致我和直接领导之间存在着虽然都不说但都心知肚明的信任危机,他始终觉得我会离职也始终觉得我似乎和公司的价值观不是那么的相符,于是即使知道我除了本职工作外完全可以胜任其他,他也会选择只让我做好当前的业务;即使知道现在部门的领导者完全不胜任也得不到部门伙伴的支持,他也会选择只让我给一些建议~
这样的模式真的让人很心累,拼命的工作不仅换不来领导的肯定反倒觉得你更不稳定更不适合这里,每每这个时候我总会安慰自己,当下的局势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就业变得并不像原来那么乐观,于是正如前文所说支撑成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现实中的各种贷款~如果能像原来那样顾虑的少一些,那么现在的我肯定不会在这里苟延残踹~所以,坚持吧~始终铭记杨老师的话“不要为了理想而死,而要为了理想苟活着!”
最后想说,所有的不堪、落寞都会过去,睡醒之后又是新的一天!每一天的太阳也都会照常升起~不要因为当下的、眼前的困难而停止迈向远方的脚步!一切经历都值得!
好勒,加油吧,亲爱的自己!未来还是很美好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加油吧!希望也祝福你能永远朝着光的地方,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