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鸡国宝林寺,唐僧师徒去借宿。怕徒弟们“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而借不到宿,师傅亲自出马,结果非但没有借到,还被宝林寺僧官气哭了。
那僧官为何不让唐僧借宿?这个从作者对唐僧的外表的描述中都可找到原因。彼时唐僧外表如何?书上是这样描述的:“那三藏光着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后门首。”
大约是《西游记》电视剧看多了的缘故,以前总以为唐僧一直都戴着挺阔的帽子,披着鲜亮的袈裟。却不料“光着头”,鞋上还沾满了泥水。取经路上,经年累月地餐风露宿,如此情状才是符合实际的吧。在等打杂道人通禀管家僧官的时候,唐僧“斜倚后门首站着”。
僧官瞄一眼唐僧,就得出了“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过以貌取人。不过,不论穿戴如何,三藏师傅“斜倚后门首”的姿势,也确实怪怪的,有点儿轻浮的感觉。虽然庵观寺院是“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但总是去别人那里“借”宿,不说要站得毕恭毕敬,还是要庄重些吧。
僧官不怎么待见行脚僧,为何?是不是那僧官势利眼呢?从他说“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话推测,好难说没有势利眼,一看唐僧不是来降香的,便老大不高兴。而据他自己说的,拒绝唐僧的理由,则是因为以前接待了几波“贪图自在衣食”、赖在这里不走了的行脚僧,因此怕了。也有些道理,所谓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吧。
不过,那僧官在唐僧表明了身份,委婉提出要求“借一宿”,承诺“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的情况下,依然不给借宿,还把圣僧与那些好吃懒做、行为不端的和尚归为一类,等同于“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说些风言风语,就有些过了。
僧官如此不待见行脚僧,万般不愿留宿唐僧,甚至出口伤人,先是让唐僧去“前廊下蹲”,后又建议他去“卖饭的人家”。一个“蹲”字,能够感受到僧官满满的的轻蔑,谁会在前道廊下去蹲着?大约只有无所事事的闲人吧。去“卖饭的人家”吧,潜台词是:我这里不卖饭,不要在我这里白吃。
唐僧受了委屈却仍然不放弃,还要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千般想在这里留宿,为什么?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野地里也不知将就多少回了,还怕没地方歇息?
唐僧为何一定要在此借宿?一者,从师傅的外观上看,就知道他们确实太疲累了:拖泥带水、得空就斜倚门站着——实在是太需要找个地方休整浆洗了;二者,师傅无端被人轻贱,心有不甘;三者怕那脾气暴躁的徒弟听了这等辱没人的话,又生是非,不是不能惹事,而是“人将礼乐为先”;还有就是,毕竟这门里有规矩,这里是理当要接待这些人的地方。
商量、请求、讲理,对那僧官都不管用,反而被他“批评教育”一番,圣僧哪曾受过这等委屈?!
做师傅的吃了瘪,于是就需要悟空这样的强人上场为师傅讨说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