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经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人一生中究竟害怕什么?那些在大街上乞讨的穷人真的是在为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而害怕发愁吗?那些在名利场上谈笑风生,觥筹交错的人真的是在为这世上赚不完的钱而奔波劳累,而又害怕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沓纸币无处可用或落入他人之手吗?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稳定顺遂的将来;大学生害怕不能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好好生存发展;农民害怕这喜怒无常的天气会影响自己的收成;农民工害怕承包商不给自己支付劳动报酬……人在害怕什么?害怕疾病、害怕贫穷、害怕死亡,害怕失去一切。我心里没有完整而完美的答案,对于答案我也没有极具说服力而无懈可击的解释。我不知道别人的害怕所谓何,我也不知道这种害怕的源头所谓何,我也不知道怎样为战胜这种害怕做出何种行动。但庆幸的是,我了解自己的害怕,并知道如何让自己远离它。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才是永远进步的人。
这世界上我最害怕两样东西,第一,我害怕我有一天,不爱这个世界了,我不爱生活了,我害怕我丧失爱的能力了,我对我曾经热爱的和我可能热爱的一切失去信心,我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对自己失去观察和探索的兴趣。第二,我害怕我灵感枯竭了,我的人生没有任何思想的火花点燃生命的激情,没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去追求真理和幸福。我好害怕自己会变成这样,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个无意义的人。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可知的东西,在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尽管害怕,但奇怪的是,我还经常假设这样一个极端的自己是如何发展的,以及这样的“我”将何去何从?我愿意接触害怕的东西,了解自己害怕的东西,这不是做作,也不是神经质,相反,我觉得这是求知,是成长。我每次要上台演讲或是展示ppt之类的报告时都非常紧张,我担心我要讲的内容不吸引人,我担心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只是一个很呆板僵硬的“陈述人”。但每每当我在看一些书的时候,看一些电影的时候,听一首歌的时候,听一些老师讲课时,与别人交流时,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画面、一句歌词、一个表情都激发我的好奇心,引导我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不可以吗?这个时候,我知道自己的灵感永远不会枯竭,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抱有那样多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所以思考变成了一种习惯;因为有了思考,所以求知变成了一种渴望;因为有了渴望,生活变成了一场探险。而我又是如此热爱探险的人生,如此向往未知的意外和精彩。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东西,就像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出的一朵优美的花,但是你要知道,这一切优美的花,都来自于好奇心这颗种子。那么好奇心究竟长什么样子呢?我脑海中它的第一个画面是问号,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蝉在夏天会叫,为什么小蝌蚪会变成青蛙,白雪公主为什么会在被王子亲吻过后醒来,小美人鱼为什么会变成泡沫……第二个画面是大海。因为好奇心是那样宽广,好奇的事物是那样多,像大海一样是没有边界的,又像海水一样一眼望不到底,好奇心是湛蓝的海水,映射出我们心里的小宇宙。什么是好奇心?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感到新奇,好奇心就代表了一串问题,或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
好奇是全人类的天性,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当提到好奇心的时候,我会想到小孩子,但却没有想到大人。为什么没有想到大人呢?在生活中你会发现越是小孩子感兴趣的、喜欢的事物往往是大人所不支持的。大人不让小孩子在泥潭里打滚,不让小孩子在炎炎烈日下去草地上尽情玩耍奔跑,不让小孩子看青春偶像剧……他们好像不能体会小孩子在这其中的快乐,他们好像只让小孩子做他们所认为对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那样才是明智的。小孩子是如此地快乐,而大人已经忘掉了这种快乐。要知道大人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变得很势利,但是孩子们会关心路旁的一只流浪狗它是否有家可归,孩子们会问父母这个跟他没有关系的在路边乞讨的小女孩为什么不去上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流浪汉睡在地铁边、火车站、马路上。小孩总是那样悲伤,那样有同情心,但事实上我们回答不了。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好奇心,它是人性当中一株神圣但是非常脆弱的幼苗,人人生而有之,你我他都有。”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过早地夭折了,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具有那样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大人们没有,是因为小孩子对生活没有企图,没有目的,毫不功利。所以你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见到快乐的孩子,你很少看到不开心的小朋友,但我们很少看到开怀大笑,无忧无虑的大人。
只有当你热爱生活,生活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你。
我们的欲望不断地裹挟着我们好奇心并压缩它们的生存空间,为什么我们对世界不存在好奇心了,是不是好奇心只是孩子们的,它注定要在我们身上夭折和衰竭,并非如此。孩子们跟大人真正的不同就在于,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灵感的源泉,世界对大人们来说堕落为了谋生的渠道,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是有趣的,对大人们来说是有用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是真正热爱的。
好奇心不是工具,它是我们思想的源头。
我们很多时候总觉得,好奇心好像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带给我们现实的好处,但是你要知道,能让我们终身快乐的,恰恰是那些没用的东西,能让人类的文明显得如此灿烂的,就是那些没用的东西。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英国的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诗歌叫做《天真的寓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当时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我不知道为什么感动。同时也让我想到了在我们的文化里也有这样一首异曲同工之妙的诗,《佛典》里有这样一段话: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对这个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心,对自然的生灵保持热爱,那么你就可以发现原来生命界每一个简单的生命,它都是一个别出心裁的世界。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配得上快乐。
我好像很匆忙地度过了我的童年,我似乎还没有过用心地去观察一些自然界的东西,去观察一只蚂蚁在快要下雨的时候是如何搬家的;去观察一只蜻蜓在水面停留时是如何产卵的;去观察鱼和它的同伴是如何交流的……你要知道人类的凝望具有一种力量,所以对于好奇心,我们不要丢失它,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这棵生长在我们天性当中的神圣而脆弱的幼苗。它不只是对世界的好奇,它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它代表了对生活始终饱含兴趣,深情款款。
虚荣心和好奇心是我们灵魂的两条鞭子。后者驱赶我们把鼻子放在一切东西上面,前者禁止我们犯游疑不决的毛病。
曾经在趣味历史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君王叫做商汤王,他在自己洗澡的那个澡盆上面,刻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次商汤王要洗澡的时候,他都要用这九个字来提醒自己,人外洗身,内当修心。我们的身体其实每天都焕然一新,你的身体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那我们的精神应当与我们的身体保持和谐统一,这才叫身心不分裂。那什么东西能够使我们的精神,就像我们的身体细胞一样不断地新陈代谢,维持自我更新的动力,那个动力其实就是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带动求知欲,求知欲那就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对于人生的好学。所以好奇心就像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使得你的精神之水一直在流动。它永远不会腐化,因此你的精神永远不会衰老。
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后,人生就没有意义。
要想保持好奇心这棵嫩苗的不夭折,不衰竭,那就是常怀谦虚之心。人只有自知无知,才能永远求知,人只有自知无知,才会保持对身边一切的新奇。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演讲的时候,其中最动人的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人应当保持饥饿,保持精神的饥渴,这样你才会求知若渴。而一个一直在求知的人生那便是智慧的人生,一直在追求的人那就是智慧的人。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生活处处充满神奇的东西,你要允许一些美丽的意外,在你的生命当中像花一样开放。很多时候你在看到一些真正美丽的东西之后,人也会更加心怀谦虚。当你接触到一些真正优秀和精彩的人之后,你才知道人生该如何去努力,走哪个方向,该如何自我完善。我一直觉得能无忧无虑地做一个对世界重构满好奇心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就让我这样自由下去吧,就让我这样幸福下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