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Shangri-La——遗失的家园

Shangri-La——遗失的家园

作者: 小北Echo | 来源:发表于2016-08-08 14:30 被阅读0次

       走过香格里拉以后才真正翻看这本书《消失的地平线》,旅行后遗症之一大概就是身体虽然停下了了,可是灵魂却好像还在很远的地方飘荡,那些在路上的经历,久久在脑海里回放,旅行的同时其实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Shangri-La——遗失的家园

        断断续续用了差不多三天时间看完,合上书的一刹那,有意外的惊喜,有失落,也有迷惘。回顾书中讲述的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战乱频发的年代,四位旅客在一次劫机事件中意外来到广袤神秘的东方大陆,在高原之巅、林莽深处、群山怀抱中发现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这个被作者称为“香格里拉”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处在一条长长的被称为“蓝月亮”的山谷之中,左右两侧是阴郁的圆形山丘,山谷的隘口是一座带有完美圆锥形雪顶的山峰,偶尔还伴有隆隆的雪崩声。在这里有绝美的景致,在这里也有世界上一切最先进的文明,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衣食无忧,甚至连信仰都是多样且自由的,犹如一个现世桃源躲避战乱并能保存着高度文明。面对环境的变化,四位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态度,价值观在不断产生碰撞,其中唯一的女士,有些自负又固执的传教士柏灵克洛小姐秉承基督教的价值观,认为香格里拉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反对当地藏传佛教的中庸,并很快开始认真研习藏语,想在此布道。美国人巴纳德,天性乐观,实际是个经历事业大起大落的“诈骗犯”,后来对山谷中的金矿产生兴趣,又燃起了新的热情,也对这个远离纷扰的栖息地逐渐产生认同。

       而故事的冲突在康韦和年轻人马林森身上,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中庸与激进的冲突,也是不同人生阶段之间的羁绊与碰撞,更是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三十七岁的剑桥高材生康韦,才华横溢,仕途光明,却在经受战争洗礼后,面对世界学会了自我保护,学会了克制,压抑,与香格里拉中庸、不执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而年轻人马林森在整个过程中都显得狂躁不安,奉行积极的入世观,对香格里拉的一切都持怀疑态度。身在香格里拉的满族姑娘洛岑则仿佛“琉璃盏中映出的一道虹,或是果树花瓣上的一颗露珠”,思想控制行为,康韦对洛岑喜爱甚至迷恋,却还带着克制和怀疑,而年轻人马林森则直接大胆的向洛岑表达爱意,最终融化了洛岑冰冷多年的心,和康韦一起带走了洛岑。而洛岑的结局真的就像康韦说的“她的美丽就像世间的一切美丽一样,生与死都倚赖于那些不懂得美的价值的人是否愿意高抬贵手,它如此脆弱,只能在呵护珍惜这种脆弱的地方生存,一旦你把它从山谷中带走,它就会像回声一样渐渐消逝”在经历山谷逃脱以后,一直心急的翻到最后听到关于那个曾经迷人无比的满清皇室女子在离开香格里拉以后最后的结局却是变成老妪,很快死于传染病。对于洛岑最后的疑惑是,她不会不知道离开香格里拉的后果,为何还如此执着的选择和喜欢的人离开?抑或是从一开始她就不喜欢待在那儿,又或者未来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意义,马林森给她热烈的爱情才是她一直以来期待的?

      本来一直不理解,康韦终于在香格里拉找到他的精神家园,为何在大喇嘛交给他最终掌控权,在他可以尽情统治管理甚至享受这片土地能够带给他的平和,财富,丰富的文化宝库甚至修炼长生不老以后还是选择和年轻人马林森一起走出这片土地,后来终于有些想明白了,因为他说过:“接受大喇嘛说过的在香格里拉修行能延缓衰老甚至在未来活过百岁这件事的可能性,就像接受任何可能性一样,但是想让我渴望这样的未来,那它必须具有某种意义,我常常怀疑生命本身是否有意义;如果没有,那么延长寿命只是徒增空虚罢了。”望着卡拉尔山的璀璨光辉,他意识到梦境已经在触碰到现实的那个瞬间开始消融,正如过去一切过于美好的事物一样,整个世界的命运在年轻与爱情面前,轻如云烟。马林森和洛岑是这世界上他最在乎的两个人,面对虚空的未来,选择了抛下他的世界,陪马林森出去找洛岑才是他当时觉得有意义的事,只是出去后他才发现,香格里拉是一个现代的世外桃源,再想找回来也许已经再无可能。

       东方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中庸”原是儒家的一种道德观念,“中”是不偏不倚,“庸”是平常,即无过无不及。不强求,不压抑,强调适度是美德,甚至连美德本身也应当适度,讲节制,这也是我一直非常推崇的观点,其实“中庸之道”更是一种哲学观点,是一种世界观。因为世上万事万物都能用“中庸之道”来诠释,社会诸事都可以用“中庸之道”作为标尺,读此书的时候就觉得很多观点自然很好理解,所以为何在康韦带马林森出走的时候没有任何阻碍?那个近百岁的张先生真的会不知道吗?未必,只是因为一切不想强求罢了。

        小说的结尾,谜一样,离开似乎意味着消失,“香格里拉”,这样一块永恒、和平、包容、宁静之地,这样一个有雪山峡谷、有森林湖泊和美丽草原的地方,它究竟在哪里?它真的存在么?对香格里拉的很多描述就像曾经真实感受过的的普达措,梅里雪山,甚至还有没去过的雨崩村、明永冰川都有它的影子,它就藏在茫茫山谷之中,也许它也真实的存在于每个人心底,一开始可能看不出,找不到,但是等你在心底建一面墙,开一扇窗,在黎明的曙光中透窗观赏,自然会看到那美轮美奂的画面。愈令人求之不得,就愈令人内心安宁。这大抵就是香格里拉的独特魅力吧!

                                                       By 小北 2016.8.8

——————我是疑惑的分割线————————— (为什么活了250年的会修行,能猜透人心,能预见未来的活佛大喇嘛是歪果仁?即使是藏传佛教,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的大boss难道不应该是本土的地道中国人吗?不服不服不服......)

                                                   

相关文章

  • Shangri-La——遗失的家园

    走过香格里拉以后才真正翻看这本书《消失的地平线》,旅行后遗症之一大概就是身体虽然停下了了,可是灵魂却好像还在...

  • 正在遗失的家园

    80后独一代长大后都在城市里打拼,然后在城里有了房子有了家,就是所谓的一代移民。 这不是一个小的团体,是一代人。 ...

  • 家园遗失在废墟之上

    2018年5月2日,我独自一人骑行去湖边玩耍,看到了眼前这番破败的景象。 破砖、烂瓦、悬挂着的石板和推倒的房屋,人...

  • 真正的香格里拉不在中国 往人间最后的秘境看一场盛世繁花

    说到James Hilton的小说《Lost Horizon》中的Shangri-la,人们第一反应大概是中国云南...

  • 少时忆•梦落花

    文|时光流淌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梦落花,献给遗失在梦里的童年玩伴…… 文字家园 我常常自以为是地...

  • 寻找香巴拉

    “香巴拉”--藏语中的”极乐园”,英语译为“香格里拉”(Shangri-La)。 香巴拉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

  • 蚂蚁

    春天的风光泄在粉嫩的桃花上高楼大厦富贵大显街边的盲道上奔波劳碌着的蚂蚁在找寻舒适的家园 曾经拥有的美好遗失在哪里依...

  • 都过去了

    遗失积木, 遗失圆卡片, 遗失玻璃球里的花瓣, 遗失泡泡糖吹成泡泡的机会 和包装上的贴纸, 遗失睡不着的中午、 一...

  • Mac下安装Maven详细教程

    1. 首先下载Maven下载链接,并解压到指定目录 我解压到这个目录下/Users/shangri-la/Site...

  • 长河饮马未离鞍

    香格里拉对话(Shangri-La Dialogue,SLD),是指由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和新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Shangri-La——遗失的家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rr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