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把减法做到什么程度?
最近一段时间,本人一直在做减法。看着这么多年的一些东西都没用到,索性就当二手货卖了。目前卖了相机、Iwatch、哑铃、部分书籍;还把被子褥子让表姐正好开车带回老家去了,边卖边送,送书包、送足球等等!
其实物质上的东西只会越买越多,越攒越多,多到用不到,却不舍得扔。
就连我的体重,通过一个夏天的骑车、踢球,大量消耗;也减掉了10斤以上,当然有些偏瘦了,需要补回来。
突然想起来上学时候,班级讨论过的一个类似于剥洋葱划掉重要人的故事,仍然有所感慨。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美国的一所大学,教授对同学们说: “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来。
教授说: “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个人的名字。”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
教授说: “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
教授又说: “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
教授再说: “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
……
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的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
教授平静的说: “请再划掉一个。”
女生迟疑着,艰难的做着选择......
她举起粉笔,划掉了父母的名字。
“请再划掉一个。”身边又传来了教授的声音。
她惊呆了,颤巍巍地举起粉笔缓慢而坚决的又划掉了儿子的名字。
紧接着,她哇的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静了一下,
问道: “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再寻找的,为什么丈夫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回答。
女生平静而又缓慢地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肯定也会离我而去,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实,生活就像洋葱,一片一片地剥开,总有一片会让我们流泪。
这个故事在现实中成立吗?我们敢去一个个划掉身边重要的人吗?即使我们不敢主动去划掉,但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身边人慢慢离开,直到我们也离开。
听起来是个很悲伤又和无奈的故事,因为这是自然规律,人类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但也说明了,我们不用积累太多的物质,够用就行;也不用请太多人进入自己的心房,因为将来离开就越多。谁又希望去承受那么多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呢?
当自己一直在做减法的时候,在做相对随时离开的准备,不靠别人靠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曾经觉得重要的也不重要了,曾经不舍得的也舍得了。
最喜欢的运动——足球,我有三个固定的足球组织,都可以去玩;所以把足球送出去3个。
最喜欢的书籍,现在电子书很发达,纸质书虽好但沉重;而且促使我产生了目前最大的感悟,就是没有这些纸质书,我依然能思考、能创作、能为人处事。这不就是爱图斯坦所说的: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一切皆可卖,一切皆可送。
卖出去的送出去的都是实质性的物品等等,而留下的是自己的技能、经验、认知、思维、精神等等。人生不就是在这一走一留间追求、徘徊、挣扎、奋斗吗?
万事皆备于我,使用而不占有。
多读书,明事理;多实践,长见识;多思辨,知进退......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