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子在家已有二十几天,于是最初的热乎劲儿过去不少之后,各种小矛盾不断冒出来了。一会儿见他窝着看手机时间长,一会儿觉得他盯电脑久,一会儿起床太晚作息不规律等等,体重开始加大,运动却从没有行动。于是各种提醒,又屡遭遭反对。
不能解释的是,明知道这种提醒效果一般,甚至常碰见强烈反抗。但每次到时候还是脱口嘴里说出来,连自己都评价这样直白未加修饰的“妈妈说”有些不妥,有些碎碎念,甚至有一定杀伤力,唯独效果甚微。但依然不明白为什么每次都能叨叨。在一些眼见明显的毛病面前,持续上演孩儿继续做,娘就不停讲。
几天下来,娘俩关系时好时坏,既有一起并排坐沙发看电视聊天的温馨时刻,也时不时有你叫他跳的相杀上演。
我的天,想想自己都透不过气来,需要稍作调整,现在是盼着他爹回来调剂一下子了。那些鼓励才能让好习惯长出来,如何说才能好好听,更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发展长处不要盯着短板等等这些原本专业教师该有的理念,在面对各种现实场景的时候,瞬间不见了,事后又隐隐出现。一面看不惯孩子身上的这些毛病,一边捋拉着自己没做到那些对的教育理念。
内心沉沉浮浮,察觉出需要深度反思。家人之间烦恼常常大抵在于想转换别人,于是就会生出相处的一些负担来。但是,孩子是自己生的,由懵懂到成人,由不完善的人到全面的生命这个过程里,家庭教育却不是简单一句顺其自然能了事,因为看似宽松实则推卸责任。
转换一下策略似乎是唯一选择。这几天再做一些理性思考,调整下方法,也许潜移默化的功夫,少说集中谈的做法更值得做,或者让他多做些家务活儿。
跟着古典老师,听了两早上课,这一共三节的课,收获一项微习惯:读书写卡。写卡的模式就是:原话复述,核心概念,个人体验,行动导向。
这种知识加工的模式不错,深受启发的是,这种让阅读深度发生的方法论是很能抓住认知规律本质对抗遗忘的一种简洁方法。可用于文献阅读整理阅读笔记。也有些后悔听之前的课程没有及时处理为这种知识体系。
这种方法觉得还需要补充两点,一是要建立索引,二是要常常复习引用。说到底这是一个精细阅读,让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