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八大山人的鱼与52赫兹的鲸

八大山人的鱼与52赫兹的鲸

作者: 郭盖头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18:28 被阅读0次

    以上看到的这幅作品,是清初八大山人的游鱼立轴,2011年在北京拍了1610万元,号称全世界最贵的一只鱼。上面题着他最爱的一首诗:

    到此偏怜憔悴人,缘何花下两三旬。

    定昆明在鱼儿放,木芍药开金马春。

    我拍的这只是我家里墙上挂的,是我从某宝上淘的复制品,花了161元。

    八大山人是一个奇怪的艺术家,他是朱元璋的后代,身上流着姓朱一家人的血。朱元璋见证了王朝的开启,他从和尚变成了皇帝。而八大山人恰好相反,他经历的是王朝的覆灭,而他自己也从贵胄之家遁入空门。所以在他的身上,先天的带着亡国灭种的仇恨与人生多艰的无奈。他活得越老,就越不喜欢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社会。他选择与书画为邻,与笔墨为友,在纯粹的纸上线条中寄托他的哀思与情怀,恰如其分地淹没在尘世中,安静地等待着死亡、消失与解脱。

    这是一幅悲观主义的画卷吗?看了他的人生,我们会这样认为。中国历史上没有他这样的人,把一只鱼或者一只八哥画在泛黄的纸上,其余什么都没有了。就像是从鱼缸里捞出一只鱼,做成一只咸鱼,挂在大幅的白纸上。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就听我的语文老师说,八大山人画的鱼,眼睛永远往上,这跟现实是截然不同的。亡国的艺术家自有他的用意,都说这些鱼代表了他的态度:白眼看世。在他的世界里,他就是那只鱼吧。因为他的经历,他有那种不屑俗世的资格。一个人要想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有许多方法,最有效的就是痛苦,撕心裂肺的痛苦。根绝我的判断,无论是文学家、艺术家还是其他各种家,如果他没有经历过类似至亲死亡或者相同级别的痛苦,然后他说他不慕名利、心态淡然、追求精神生活,那么他八九不离十是个扯谎的草包。

    我对这幅画的兴趣仅仅出于一种不可名状的喜欢,所以我对八大山人的手笔不能做出十分专业的解读。当我看到这幅画时,我只能说我的直觉:孤独。一只鱼就代表孤独?不尽然。我们看那个庄子与惠施关于濠梁之鱼的著名辩论就知道,鱼的快乐或者忧伤,不是桥上侃侃而谈的大哲学家所能探讨出来的。但是我深信,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八大山人非常准确地在纸上表达出了他的孤独——绝不是因为无人陪伴,而是因为在他广袤无垠的精神世界中大吼一声,却无人回应,甚至了无回声。

    这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是非常好的启示。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站在天桥上面,一端连着霓虹灯争相斗艳的购物中心,一端连着黑乎乎的人行道。天桥下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来不及看清车牌号就消逝而去;天桥上有人占道摆摊,卖一些便宜的小物件,有人在下天桥的楼梯口撑起小桌子,旁立一牌,上写:手机贴膜,十元一次。你会感觉人很多,吵吵闹闹。但你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你,你发现你周围那些吵闹的世界,跟你半毛钱关系也没有。相反,有时候你一个人看电影、看书,精彩绝伦之处常令你抚掌大笑,拍手叫绝。你会把书上的某一页某几句话勾下来或者记下来,作为你的人生格言,甚至为此写一篇洋洋自得的文章。你发现那些死了几百上千年的人、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事,有时却能打动你的内心,与你产生共鸣与呼应。所以,判断孤独的标准,不是人数多少,而是内心的种种想法是否有人回应。首先是积极回应,其次是消极回应,最后是无人回应。

    无独有偶,我听到一个小百科,也与孤独有关。很久以前,一头灰鲸在以色列沿海突然出现,海洋生物学家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种鲸的家在数千英里外的太平洋。它辗转千里,最后成为地中海这片陌生海域的隐士。这头鲸为何离开自己的群体,孤身来到此地呢?原来这头鲸在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频率是52赫兹,而正常鲸能发出和接收的频率范围是15~25赫兹。也就是说,在茫茫无垠、深不可测的海洋中,她到处游弋,寻找她的伙伴。但是她发出的声音,其他鲸都听不到。她在唱歌,忧伤还是快乐,其他鱼类不知道,咸咸的海水也不知道。她从太平洋穿越融化的冰水来到地中海,一路上她不断歌唱、不断呼唤,却没有人回应她的消息。20年来,人类一直都能从深海中检测到她的52赫兹的歌声,这说明她从未放弃。人们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做Alice,代号52,她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在深海的那一头,她是什么样呢?没有人知道。

    我们只知道,这是深海中唯一一头鲸,她在寻觅的同时也被寻觅。在我的想象中,她就是八大山人笔下那只鱼的化身。那只鱼穿越了几百年的时间来到现在,52赫兹的鲸则穿越数千里的空间走向远方。当他们逐渐消逝的时候,没有遗憾,没有悲哀,只有孤独的身影在一片漆黑的海底缓缓前行。

    有光的地方,不是出口,而是尽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大山人的鱼与52赫兹的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yq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