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对个人需求的不断挖掘,自媒体时代到来了。这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舞台中心的时代,只要你足够标新立异,只要你有办法吸引大家的眼球。那么你就是中心 。某大神说:“只要你会讲话就能讲好故事”,它让每个能说话的人都蠢蠢欲动。更何况是,通过写作还能赚到大钱。
这不仅是一项高大上的兴趣,还有可能成为日进斗金的工作。如果工作等于了兴趣,那不就两全其美了嘛。在一些大V收入的诱惑下,很多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上了这条路。
对,这篇文章呢,就是在我们过高的热情中,让你恢复理智的。
当所有人急忽忽地走上这条写作之路的时候,当面对自己寥寥无几的收入的时候,当看着别人的鸡汤文的时候,你着急,你抓狂,你迷茫,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凭什么能像别人一样呢?
因为你连唐诗宋词都背不出几首?因为你连最基本的文学修辞都说不清楚?因为你看的文学书籍只有网络小说?你可能说自己天纵奇才。对不起,对于天才我只能说打扰了。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们要么有一定的文学积累,要么有一定的输出积累,要么李白魂穿在身,没有付出努力,没有沉淀,就凭着人家说的那些技巧,就能写出好文?如果真是那样,一定没有人贩卖写作技巧,不然会有多少人失业?
你冷静下来了吗?冷静了,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写好文的基础工作有哪些?
一、精品输入铸就精品输出。
李世民在《帝范·崇文第十二》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起下。我们都知道,要想写好任何一种文,持续不断的输入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输入什么?更是重中之重。李世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方向,要想自己的文是精品,就要输入精品中的精品。名家著作,唐诗宋词这些经过岁月沉淀的瑰宝就是不二选择。多读书,读好书,你的文自会流淌着诗书墨香。
二、写作不仅要坚持,更要打磨
鲁迅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我没有走进写作的时候,我天真的以为李白真的能做到,斗酒百篇不改一字,写作是一种天赋。后来我才知道,好的文章是经过精雕细琢,不断修改而来。唐朝诗人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好的文章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人的经验放在当下让人觉得不合时宜。那么我们就举一个当今非常知名的网络作家,铜臭墨香。她在写《天官赐福》前,足足用了2年的时间做前期准备工作。为了构建好的场景,她采风了很多地方。人物的设置,情节的设定,都打磨了很久。我们在看她小说的时候,就会感到她的与众不同。
现在很多大v在说到写作经验的时候,无一例外的提到,先写起来。对于写作小白来说,先写起来无可厚非。我也看到很多人,打鸡血似的,笔记本打开,屁股焊牢在板凳,手指头翻飞,恨不得每天写出10万字。这样的努力感动了自己,但是起到了多大得作用?
大脑不经思索地写出流水账般的文章,真的百利无害吗?每天一定量的输出是为了什么?追求质量还是数量?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写文的时候,如果不能加入自己的思考,看山写山,看云写云,只能是小学生的日记,一天写10篇也索然无味。不经大脑加工的文章,写出来能让人记住吗?想要让自己的文章持续精进,离不开百思百想。所谓“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就是这个理。
三、敬畏写作
现在的写作与早期的写作本就不能同日而语。在各种写作模版套用下,写作就像流水线上统一生产出来的产品,文笔好坏貌似变得可有可无。只要你观点足够独特新颖,只要你情节足够脑洞大开。制造了各种爽点的你,就能一笔封神。这就是商业模式下的新型文学。它也使网络文学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真正形成了“只要你会说话就能写作”的局面。时代在发展,这是发展中必然地产物,无可厚非。
于是乎,很多网络写手就出来造势了,横空砸出一句话,文笔不重要。是的,只要紧跟商业模式,赚到钱,貌似是不怎么重要。但这也是区分写手和作家的根本。好作家写的文章历久弥新,是陈酿。写手写的文章每况日下,是鲜榨。
谁能保障这个行业的规则不会改变,谁能确信那些爽点套路不会被厌烦?这个行业每天进进出出的人,成千上万。有的人甚至一分钱没有赚到就被劝退了。想留在这个行业,就要怀着对写作的敬畏,淬炼自己的文笔,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我想就算在这个行业没有得到物质的回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韵也够享用一生。
这是近期慢慢了解写作后,面对浮躁写作之风的一点感慨。只单纯地喜欢着文字给我带来的快乐,这样单纯地喜欢是弥足珍贵的求而不得。我想好好珍视。我时刻警告自己,可以紧跟世代的步伐,但不要乱了基本的准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