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不瞒你说,我看了三遍,非常喜欢,有趣的是,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里边儿最优秀的两个作家,80年代的先锋作家苏童、余华,依然是当前作家中的顶端级人物。
他们回忆其当年追求梦想的时候,怎样在一个宿舍里写作,并互相调侃当时的贫困,包括余华穿着拖鞋,保安不让他进酒店,还有他们第一次去意大利买皮鞋皮衣,那皮衣很硬,脱下来丢在地上就像蹲着一个人。
莫言也买了六双皮鞋,但是回来都送了人,因为欧洲人脚面和咱不一样,没法穿。莫言当时还没有获得诺奖,只是个靠着透明的红萝卜刚火起来的年轻作家,那个时候他们都初出茅庐。
我为什么喜欢这档节目呢?因为他们回忆的那些事情和我们很接近,可以说我们这个年龄的文学青年都走过这样的心理路程。
最逗的一对人物就是苏童和余华,余华很善于开玩笑。他的玩笑不是一般的玩笑,是很放松的那种感觉,用当前最流行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松弛感,他穿个沙滩裤,基本上说每几分钟,他就会开一句玩笑。
妙处在于他的玩笑不会掉到地下摔碎在那里,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捧哏儿的,苏童能把他的玩笑接起来,给予很好的响应。所以这两个人之间就出现了一种相声效应,一个逗哏儿的,一个捧哏儿。
这个效应也使得我在岛屿读书,因为大海边儿的风景有几分浪漫,因为回忆80年代的事情,唤起人们亲切的回忆,又因为两个人不断的调侃,粉丝们能得到很多的开心和愉快,总是会心一笑。
我们都是80年代做文学梦的青年,只是从80年代到今天,中间出现了太多的诱惑,于是我们一个个都离开了最初的那个梦想。出走半生,归来时已经面目全非。
后来的视频中又穿插了马原,也是先锋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马原当时写了几部小说,后来他就去经商了,再后来热心于他的庄园,再后来他又生病,总而言之,一系列曲折跌宕之后,他在创作方面几乎是销声匿迹了。
最令人高兴的是这个节目的第三期我在岛屿读书又开始制作了,什么时候能够播出还不知道,因为前两期收视率超高,所以又拍了后续,用余华的话说,我们为什么排了第二期呢,是因为很多人需要治愈,尤其是在口罩之后。
相信第三期来了,一定会唤醒更多人的喜欢,唤起你心底的那份儿柔软,那份儿美好的回忆,那些东西永远都在,永远不会消失。
网友评论